行至雪乡,就地过年

责任编辑:陈文卿

春运开启至今,全国返乡人员规模远不及往年,旅客发送量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这意味着,就地过年的同胞或以亿计。对于身处海拉尔和黑河的他们而言,“今年不回家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回家,换个思路想,这可能也是一辈子很难得的一次经历,一起战胜它。”

零下38摄氏度

23:30,时间比说好的晚了90分钟。

送车司机没有新消息传来,海拉尔基地基地长李桂寅边查询实时路况,边排除路上可能遇到的状况。尽管以往接车也有延迟,但“疫情”“高速封路”“路面冰冻”等各种担忧还是交织成网,隐隐笼罩下来。

2020年12月29日,黑河市突然出现疫情,2例确诊病例引发全市启动应急预案,停止举办聚集性活动,除超市外的其他营业场所临时关闭,黑河基地也受到波及。极限环境试验组经理唐天柱和黑河基地基地长王强迅速上报公司,决定临时把原本发往黑河的试验车辆换到海拉尔。

寂静中,一束强光伴着雪花射了进来,无边际的黑夜被照得通明,满载的平板运输车连成一条长龙,瞬间将基地里的人激活。

李桂寅永远是第一个动的。外面的车还没停稳,他已经抢先起身,疾步向车间走去,那里停着预备的服务车,车辆备用电源与供电连接线都已经提前装载。心里的计时嘀嗒嘀嗒地催促着他急速驶向广场——从上海到海拉尔接近3000公里,这些试验车辆长期暴露在低温状态下,必须尽快充电才能顺利卸车。

(新一批测试车辆正运往海拉尔)

交接立刻开始。在零下三十多度下露天作业,卸车速度得快,动作却急不来。货车一路开来,杆件处处又冰又滑,要很小心去握;平台上更是溜滑到站不住人。

很快,每个人就挂上一身白霜,眉毛结成冰,车才卸了一小部分。不敢掏出手机看时间,李桂寅跺跺脚,招呼大家停手,先回服务车上缓一缓。5分钟后,李桂寅又招呼大家,“都捂严实了,下车接着干”。

(工作中的李桂寅和陶晓强)

一场硬仗

距离基地25公里外,有人同样没睡。

对于唐天柱而言,熬夜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极限环境试验组,顾名思义,一方面负责极限环境试验基地的建设规划与现场运营,一方面承担着极限环境下整车检测认证试验的工作。同时也协助来到极限环境下做试验的各方团队,服务于整个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

(呼伦贝尔高寒实验中心—上汽乘用车技术中心海拉尔基地)

在所有形式的试验中,唐天柱团队所负责的极限环境试验最能够挑战车辆性能。一般来说,极限测试为三高标定测试,即高温、高寒和高原测定,主要是将车辆置身于一个极端的环境中,以测量车辆的各种性能数据和耐久性。

国内高寒地区,唐天柱所在的上汽乘用车共有黑河、海拉尔两处极限环境试验基地。黑河当地疫情严峻,眼下是海拉尔基地启动至今接车量的最高峰,再不容有失。为此,李桂寅亲自出马,特地选了3名最有经验的试车员,从下午就开始守候。

“疫情之下双寒区基地的优势尽显,我们做到了全行业受影响最小。”唐天柱骄傲说道。

就在十来天前,鄂温克旗突发疫情。唐天柱最快速度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并安排洪流、陶晓强等5人最先做核酸,然后在现场配合医务人员,核实身份、登记信息及编号采样。一个小时不到,不仅基地142人完成核酸,还为从上海飞抵机场的24人留足了可用试剂。

(海拉尔基地统一核酸检测) 

此刻,唐天柱所想的,不全然是今夜的海拉尔基地;有李桂寅这位战斗在道路试验一线30年的前辈在,一切放心。他另琢磨着别的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通知》,鼓励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群众在春节期间尽量在工作地休假。过年像过关一样,严肃起来。

春节,要不就在这里过了。思虑间,他听见李桂寅回来了,却没打算出门,转身熄了灯,为明天养足精力。

试车体系由复杂的标准化流程构成,每一项试验数据达标,性能检测通过,都是为未来的用户增添一重安全保障。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除了各种极限测试,还将面临极限情况下,对加速时间、制动距离、综合油耗等全方位的测试。

(每一款新车上市时,都需要经过多项严苛的极限试验)

过去这一年,疫情带来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不断打乱着试验组的工作计划,他们早就学会了随机应变,处理好日常工作。

雪乡冬季的风

“距呼伦贝尔市47km。” 

导航语音响起时,汽车正穿过绵延坝上,却看不见遍地牛羊或青草,取而代之是茫茫白雪和呼啸而过的风;转瞬间,周围又变成一个庞大的半环形建筑,仿佛置身于太空站:“离开上海不过3个小时,就换了几个世界?”

没人答他,洪流自己惊醒了。原来是一个梦。洗漱穿戴间,听着屋子外的交谈声,约摸是同事们都起了,洪流戴上口罩迈步走出去。

陶晓强正在门口等他。他俩同是新人,一起管车。寒区试验地工作的第一年,开始难免忐忑,然而过去这段时间里,他们总感觉自己被照顾着。在基地,深夜接车这类的活儿从来不叫他们去。

李桂寅和唐天柱两位领导,分别和他们同住一间公寓。

一般而言,这样安排,年轻人难免拘谨。巧的是李桂寅跟陶晓强是江浙老乡,唐天柱又和洪流同样来自湖南,私下里相处,唐天柱常操着一口乡音鼓励他“你们遇到问题不好慌咯,背后有我们在”,亲和又温暖。

基地里还有好几个年轻人,在寒区试验地工作的第一年就遇到疫情,最终也都决定留下来。例如,陶晓强在想着怎么跟还在上海的女朋友交代,“新年礼物可以快递,我却不能”;而洪流女友在日本读博,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我反而不用愁了”。

怕大家有情绪,唐天柱时常开导几个年轻的新人:“换个思路想,这可能也是我们一辈子很难得的一次经历,我们一起战胜它。”

想通了“今年不回家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回家”之后,他们的讨论很快变为“原地过年有什么好玩花样”。 

为了免除黑河、海拉尔两处基地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也对员工和家人第一时间进行关怀慰问。除了提供物资保障外,还“一对一”联系,并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解决外派员工家庭急事、难事,确保万无一失。

就地过个安心年,总得热气腾腾。海拉尔基地远离城市,临近年关,唐天柱发现,一个能满足基本需要的厨房,对这个冬天,尤其是留下过年的同事而言非常有必要。操持了几天后,厨房接通了煤气,烟火气也渐渐飘了出来。

(唐天柱)

在洪流看来,牺牲更大的,其实是牵挂着家人却坚持留守的前辈们。“上次唐工(指唐天柱)跟老婆女儿视频一结束,转头就积极动员大家为年夜饭准备拿手菜,努力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们已经能够很好地应对,雪乡整个冬季的寒风。

看过远方,方有故乡

黑河市东南方,卡伦山林场。

王强临时接到一项任务,清雪。昨天夜里雪下很厚,他料想林场方面会组织统一清扫,清雪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即使今冬雪下得格外多。

“往年黑河基地最多的时候,试验车辆数能达到上百台,但现在在基地做试验的还不到三十,好在还有海拉尔基地。”

(海拉尔基地冰面试验道路)

疫情出现后,身处黑河试车场的王强就再没回过家,和其他人一起住在基地的临时宿舍,只在试验场范围内活动。公司通过工会对基地试验人员及家属送去物资和慰问,基地所属林场也送来许多后勤用品,保障到位。 

王强的父亲和机械打了一辈子交道,先是开拖拉机,后来开货车跑长途。“每次回家,我们父子俩都会坐下聊聊有关车辆的新技术和功能。”王强说,这次两人恐怕要在电话和视频里交流了。

(黑河试车场基地长王强)

许多年后,尽管已经几乎走遍中国,王强还是会追忆年少时父亲带着他跑货运,走过最远的那趟大连之旅。如今他终于如愿成为一名试车员,走过的不同极限环境、领略过的万般风景都栩栩如生地刻印在脑海中。

黑河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王强还是做好了留守基地的准备,妥善安排基地相关事项,确保大家安度春节。“我们常年在外面搞极限环境试验,吃苦肯定是免不了。”

尽管今年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好在科技飞速发展,可以通过视频、电话和家人时时连线,心倒是近了很多。 

李桂寅家在江苏,距离海拉尔基地2600多公里。今年他率先带头不回家,“我女儿开车时,今年没人在后座盯着,肯定又要放松警惕了。” 

一直以来,谁都怕这位老法师上自己的车。原因是他的工作习惯,让他无时无刻不以最高标准要求驾驶者注意道路安全。海拉尔基地常规试验一天分三个时段,共行驶180公里。车上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失去时间感,但只要李桂寅在,他们全天丝毫不敢放松,日复一日。

随着疫情的全面好转,海拉尔、黑河两大寒区的试验将于3月结束。到那时,每个留下过年的人,都会是这场严冬过后,迎接雪乡上第一缕春风的人。一旦试验通过,他们也将继续奔赴下一个试验场,开启又一场新征程。

(从左至右:洪流、唐天柱、李桂寅、陶晓强)

春运开启至今,全国返乡人员规模远不及往年,旅客发送量的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这意味着,就地过年的同胞或以亿计。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见证一个流动的中国,亲情与团圆永远驱动着人们返乡,但今年国内多地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反复,让大规模的流动暂缓。

虽然很多人远在他乡不能和至亲团聚,但心在一起便是团圆。我们要深信,飞跃无常,待到冰雪消融后,将是春风烂漫时。

(视频中为车辆测试,实际驾驶请勿模仿)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