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11.11-11.18)

以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还没有必要推迟退休年龄。那么为什么中国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却在退休年龄上要如此“大跃进”地赶超发达国家呢?

责任编辑:史哲

评审:张健 周明华

No.1农民自己创新的方案最高明

《南方都市报》,11月16日,作者:李昌平

(原文摘录)地权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土地的级差地租,土地有不同的用途,用来种粮还是建厂开发,获得的级差地租是不一样的,谁占有级差地租谁才真正拥有地权。第二个指标就是土地资本化收益,谁可以把土地作为一个资本,在银行里抵押贷款,建造楼房出租,谁就有地权。

以此观察中国,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的土地制度对中国农民是最好的,这十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给了农民占有地权和土地资本化收益,中国农民就能够创造出中国发展的奇迹。

中国这么大,不可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土地制度。我认为,我们要回到上世纪80年代尊重人民的创造探索土地制度,尊重农民的实践和选择权。

比如,扩大农民分享地租增值,学者的办法自然是延长承包期。不过,如果政府强化对“农转非”和农地用途改变的管制,或加强对粮价的管制,农民实际获益就依然值得怀疑。

而现实中,农民的第一种做法是直接用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发展乡村工业,农民集体占有全部的地租增值收益,范本就是乡镇企业;第二种做法是将土地通过“农转非”后直接出租,农民集体获得数倍于前的土地增值。第三种做法是将村庄的宅基地或&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