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校友研讨医界新风尚

3月6日,由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的广州校友代表,在广州大医汇就现行医改政策下医疗产业落地等议题展开务实而深入探讨。

广州大医汇是一家以专家、客户为导向的互联网共享医院,院内医师均来自广州各大三甲医院,通过多点执业、专家预约制的诊疗模式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依托丰富的名专家资源,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专业化医疗机构,广州医师多点执业示范平台。

大医汇董事长田永与联席董事长詹智勇带领各高校校友参观大医汇共享平台,详细介绍了平台运作模式。大医汇选址原广交会旧馆,占据整栋9号展馆1-5层楼,面积近2万平方,不同于目前流行的互联网医院或互联网挂号平台,大医汇作为新型的医疗业态,首先立足实体,在专家门诊、线下医疗服务做到极致的基础上,衍生了互联网医院,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紧密联合,数据互通,让病人不论人在医院,还是在家,都能与专家、医疗配套服务不失联。

在影像检查方面,大医汇目前已实现与第三方影像云储存服务平台开发对接,患者的检查报告,可实现手机云端阅片,电子备份,随时提取传输数据。大医汇云医平台研发之初已上线500余名教授,病人在线下看了医生,做了检查,数据互通后,还能邀请医生线上诊疗。慢病患者可定期线上咨询熟悉的专家,随时调整药量,医生通过网络开具电子处方,可同步慢病医保报销,药品由大医汇实体医院配送到家,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医生和患者的权益均受法律保护。

到场的各高校校友代表,在参观过程中对大医汇模式给予了肯定。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代表谢小能表示国内医疗资源并不平衡,大医汇对医疗行业的痛点抓的非常准,极大缓解了病人扎堆做检查诊室门口排队等医生看报告的传统就医难点。武汉大学校友代表邹榛夫认为,聚集医疗资源,运营预约制、在线问诊、个性化医疗服务等全方位解决当下看病难的问题,作为一种新业态必将助力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四川大学校友代表王跃林表示互联网医院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医生拥有更多合法收益的途径,更让老百姓拥有阳光下的名医。北京大学校友代表牛秀纯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更是一语中的:国家医改政策相继出台,过去靠药品、设备供应商赚钱的道路已走到了尽头;未来的医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通过阳光收入,接受新事物,新模式,探索医疗新体验,打造医界新风向。

促进领域杰出人才达成共识,深耕大健康生态的核心产业,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为医生群体谋光明未来,为人民百姓踏实做事是名校校友此行的初心。对此,大医汇董事长田永表示,找对医生看对病,是创业者的初心,是医疗行业良性发展的立足之本。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