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看到的这只“猫”,大有来头!

分享一条让爱猫人士狂喜的消息:

就在前天,一窝猫猫上了2021两会,见到了总书记!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现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向习总书记展示了在祁连山拍摄到的雪豹与荒漠猫照片。

上了两会的喵星人,是来自青海省祁连山的荒漠猫。

图/猫盟CFCA

荒漠猫,一种有着漂亮蓝眼睛、外形酷似家猫但体型更大的野猫,机敏警觉,行踪诡秘,近来祁连山却频繁发现它们的行踪!城画君独家对话了猫盟科研官,他“吸猫”调查、研究荒漠猫两年,至今仍未撸到……(内文附“抓猫”全流程

前方“猛兽”出没请注意!

来吸吸这种中国独有的野猫:

△清晨,在青稞地里活动的荒漠猫“小稞”。图/猫盟CFCA

嚯!捕捉大肥鼠!图/猫盟CFCA

捕猎成功,找个安静的地方吃大餐!图/猫盟CFCA

正在吃鼢鼠的荒漠猫“小树”。图/熊吉吉

荒漠猫典型特征:耳朵上有两戳毛,蓝眼睛,尾巴上有黑环。民间称为“草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列为易危物种。

根据猫盟(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的介绍,它被认为是了解最少、资料最匮乏的猫科动物之一。2007年才被拍到全球第一张野外照片;2018年才有第一笔野外繁殖记录。

△深夜在造林地里蹲伏,游走,尾巴翘起又放下,在夜雨中捕猎。图/熊吉吉

2019年底开始,受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北京大学的委托,猫盟科研主管刘炎林(外号大牛)带领团队开始在祁连山开展荒漠猫的调查,两会上的荒漠猫就出自这次调查,它们生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东头的门源县,大牛的同事们曾24小时内遇见它们7次!荒漠猫和雪豹回归,反映了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城画君也在春节前独家采访了大牛。他是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投身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6年,研究过臧野驴、藏羚羊、棕熊、雪豹、华北豹、荒漠猫等多种野生动物。

“调查之前,我们以为荒漠猫很难找的,离人挺远,去了之后发现:它就在人旁边,我们在西宁以北、祁连山内的门源县找到了很多,而且就在县城周边的人造林里。”那片人造林20年前是草场、农田,满是青稞、油菜,后来退耕还林,被种上了沙棘,沙棘树满是刺,人很难进去,这给了荒漠猫生存空间,它可以躲在里面。

△带着小猫的母猫。图/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过红外相机拍摄到的数据,刘炎林猜测它会季节性迁移——“布设红外相机的地方海拔较低,5、6月份拍到挺多,7、8、9月份就不见了,猜测可能夏天移动到高海拔地带,10月份(青稞收割的季节)又回来了。”

△“捕捉”到一只过马路的荒漠猫!图/李小龙

斗智斗勇研究它,最终只为保护它

一年多的观测及查阅文献,大牛发现了荒漠猫一些有趣的习性,比如:与雪豹等相比更亲近人类;季节性迁徙;捕食靠等待并一击即中;雄性主动求偶;一年只繁殖一次,小猫半岁就独立等。

△看我一跳!图/熊吉吉

△猫盟在去年7月初拍到的一窝荒漠猫。与其他小型猫科动物类似,荒漠猫的幼崽在半岁大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独立生活了。图/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但要搞清荒漠猫更具体的习性、面临的威胁,甚至制定保护方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比如记录它们的移动轨迹。去年冬天,大牛去青海祁连山呆了2个星期,试图给它们带上卫星定位项圈,听上去容易,实际上两周也不一定能抓到一只(在不伤害动物的情况下)。

为了“抓猫”,他根据之前布设的20多台红外相机拍到的数据,推测出荒漠猫经常出入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布设陷阱。

“我做了个木头笼子,因为铁笼一旦它抓咬会导致牙齿和爪子受伤。木笼设置了机关,它进来后把诱饵吃了,机关却没有触发;后来我改进了机关,尝试各种诱饵,荒漠猫来了好几次,但一次都没抓着……”刘炎林懊恼地笑,双手举到眼前,仿佛抓着了一只。

△把红外相机安装在野外,通过拍到的内容获取动物数据甚至分析行为习惯。图/熊吉吉

今年春天刘炎林又去了。就在今天,记者再次联系他,回复依然是:“来了一周了。还没有突破。”

他说,现在荒漠猫可能有两个主要的威胁:“第一就是(与家猫)杂交,因为我们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些长相奇怪的荒漠猫,他像是荒漠猫但特征又不太典型,比如荒漠猫是蓝眼睛,尾巴上有三个环,可能它就一个环或者是眼睛是黄色之类,应该是有杂交的,而且我们会同时拍到家猫和猫出现在同一个地方。

另一个威胁是路杀(被公路上的车撞),它的活动地带离公路比较近,我们已经发现两起被车撞死事件。这也改变了我对荒漠猫的认识了,它就在人居环境的周边。”

未来,等更系统的研究结果出来后,大牛和同事们将针对荒漠猫保护提出更准确的保护建议,比如为家猫绝育、道路减速设计等。

现在,祝他先抓到一只荒漠猫,为它带上项圈。

△荒漠猫趴在鼢鼠窝的土堆边,等着鼢鼠出现。图/大猫

城市画报×刘炎林

刘炎林。图/熊吉吉

城市画报:怎么让更多人认为野生动物与自己有关?

刘炎林:有时候是一种逻辑上的关联,比如说野生动物恢复、生态系统健康,水源地也会得到保护;但有时候更多是一些情感上的关联,这个动物挺漂亮的挺萌的,因为人对动物的看法变了,最终是会影响政策的走向。

假如90%的人都觉得应该保护动物,政策不可能是针对动物的。现在有两个人群,城市人群更容易喜欢野生动物,更倾向于保护动物,因为它们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乡村的农牧民可能会倾向于消灭动物,这可以理解,因为野生动物会捕食家畜、损害庄稼。所以,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让大家来分摊成本。比如说你不是喜欢动物吗?你应该出点钱出点力。

城市画报:宠物系统的人和野生动物系统的人观念差别大吗?

刘炎林: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因为很多宠物就是野生动物,比如像一些两爬(两栖爬行动物,如蜥蜴和蛇、蛙、龟、鳄鱼等)。如果这两个群体能够合作,会是一个挺大的贡献。比如,宠物产业催生了宠物医院,宠物医院的兽医技术很好,我有一位朋友把宠物医院的兽医带到藏区去培训当地的兽医,然后给当地流浪狗做绝育......所以如果有某种方式来合作的话,是可能产生好的影响的。

△在平坦的地方,荒漠猫会爬到石头堆上去观察四周。图/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

参考资料:

《中国特有野生猫,不许再说不认识!》宋大昭,猫盟

《不在荒漠的荒漠猫》地球杂志2020年第7期,韩雪松

封面来源:猫盟CFCA

网络编辑:汪亚纯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