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 如何破解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首次明确提及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明确加大保障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加大土地供应。

“以常住人口增量为主要标准供给城镇用地,地随人走,推行新人地挂钩”。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顾策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及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IC photo/图)

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房地产行业如何发展,是众人关注的议题。

2021年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审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当中提出要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十四五”规划在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是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呼声。作为民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住房和人们息息相关,“建设宜居城市”也被纳入规划当中。

针对住房领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新的定调: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其中,首次明确提及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并明确加大保障房和租赁住房的建设,加大土地供应。

解决住房难题

自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该定位一直是国内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

2021年3月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当前国内房地产的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