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啃地石狮”挡道,是奇葩景观还是因懒政无人管?

“妈妈,这个狮子为啥在啃地?”最近,成都市武侯区沙堰街一尊半陷在地里的石狮,引得路人议论纷纷。11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只石狮造型怪异,后腿弯曲呈蹲状,前半截身子大部分陷入地面,而且旁边没有任何标牌解释。

记者发现,同一条街上还有休息的牛、摔跤的小孩、卖糖葫芦的老人等常规雕塑,唯独“啃地石狮”造型让人困惑。而且记者还发现,“啃地石狮”后方是一条本就不平坦的盲道,因为这尊石狮挡路,突然还拐了个弯。

3月11日,记者在成都市武侯区沙堰街拍摄的“啃地”石狮。记者康锦谦 摄

沙堰街是成都市打造的35处“公园城市示范街区”点位之一,属武侯区晋阳街道。当地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希望依托晋阳街道的厚重文化,打造以三国蜀汉文化为底色的街景。但对于“啃地石狮”的寓意,街长称“这条街是新打造的,不太清楚”。

随后,记者通过宣传部门致电晋阳街道办事处。2小时内,同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给出了三种不同回应——第一次,工作人员称这尊石狮子原本是立着的,2020年9月、10月在道路黑化整治过程中被施工方误埋,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大约40分钟后,该工作人员改口称,经与设计单位沟通,石狮子原本就是半截入土的造型,设计方希望营造出土文物的感觉;

随后,该工作人员致电记者并再次改口,称设计石狮子的本意是模拟出土文物,最先就是趴着的造型,但在去年道路黑化过程中,施工时不小心造成石狮子被埋了十几公分,“下一步,街道将联系施工方重新安装。”

其实,真相究竟如何,拿出石狮子的设计说明和效果图便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在两个小时之内两度改口,折射出基层工作的随意。尤其是,如果工作人员的第三种说法属实,则暴露出两大问题。

一是懒政作风。如果是道路施工造成石狮下陷,近半年时间无人问津,暴露出了一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作风。蜀地民间常用“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形容一个人懒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句,石狮被埋能不能扶一下?这样的工程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二是景观打造随意。近年来,各地“奇葩景观”“辣眼建筑”层出不穷,从“方圆大厦”“福禄寿大楼”“酒瓶大楼”到“飞天之吻”,引来人们纷纷吐槽,甚至有网民为此制作出各类“奇葩土味建筑大赏”榜单。

之所以吐槽声不断,大多源于这类景观、建筑往往花费不菲,决策却往往“拍脑袋”。多位沙堰街住户向记者表示,从去年10月开始,这尊“啃地石狮”就一直以这样的造型摆在人行道上,“占据了人行道一半宽,既不美观也不方便。”

好的城市景观,应当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区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就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而言,它应当符合大众的需求,少一些“扯眼球”的“出圈”。石狮“啃地”事小,基层懒政事大。愿城市街头少一些视觉污染,多一些人人都能欣赏的美丽景观。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