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是中国人最深的执念

安徽卫视《家宴》第二季已经进入尾声。随着一个个家宴故事的展开,更能让人真切的体会“行至远方,无法忘怀的唯有家的味道”。在颇为急躁的现代社会,《家宴》第二季犹如一股清流,扎根于平凡人的生活,通过烟火气十足的家宴,聚焦一个个平凡故事,道出一次次感动,讲述平凡人的百味人生。

家宴

《家宴》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节目,并没有一味的聚焦感动,而是通过结合与国人最为密切的两个元素“家”、“美食”,摒弃故意的煽情、蓄意的冲突,只是由寻味人——旁观者视角缓缓道出故事,最终凝结于“团圆”。

团圆是一场义无反顾奔赴。

对于中国人来说,“团圆”一词根生蒂固地刻在血脉里,古有诗词“更三愿,愿年年佳庆,永保团圆”、“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皆是表达团圆之意。

从人本身来讲,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那么几次,足以让你付出一切都要参加的团圆之行,或为父母、或为爱人、或为好友......也许奔赴的理由令人无法理解,也许会让人发出“这个旅途实在是没有必要”的言论,但它就是有一种道不明的魅力,令人义无反顾。

 支教老师与学生拥抱

团圆的魅力是那一桌热气腾腾的饭。

“民以食为天”。从农耕文明开始,中国人就已经十分透彻的理解到“食物”对于人的重要,在战乱年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饭菜便成为了家庭的象征,在团圆饭桌上总有那么一道菜代表着家庭的温暖,或是五代守塔人团圆宴上的糖醋鱼,或是戍守边疆老兵退伍宴上的干巴...

守塔人的糖醋鱼

余伟父母为其制作干巴

正如萨瓦林所说:“只要告诉我你爱吃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口味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标识,究其根本就是家所带来的传承。

“热腾腾的饭”其实就是温暖的家的一种象征,它不似米其林餐厅,拥有高端的环境、精致的摆盘、令人称道的口味,但不论你是从何处来,看到它就能立刻感受到家人的心意和关心。

迁徙宴

团圆的魅力是心意相通的守望。

“守望”是一个颇为抽象的词汇,它包含着勇气、信念、期待、责任。

说到小家里的守望其实特别简单,不外乎早点回家、一路平安。在儿时记忆中,爸爸出远门前与妈妈的拥抱总是令我印象深刻,母亲总会说一句“早点回来”,长大后离家的我也有了专属守望——“回来就好”,短短四个字,却包含了千言万语,试问谁能忍心辜负这片“守望”呢?

支教老师胡巧萍与她的学生

从另一个方面解读,他人的守望,其实就是自身的承诺。信守承诺是立身之本,在做出承诺之时,我们并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但当你以守望之心坚守,冥冥之中必会有回响。

支教老师胡巧萍遵守10年承诺回到雀儿寨,看望她的“孩子们”,她信守承诺,让孩子们拥有走出大山的希望,而从小与父母分离的胡巧萍也在雀儿寨拥有了家人。在心意相通的守望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准备宴席的雀儿寨学生

执念外衣之下,这只是一个个平凡的故事

节目中的主人公其实都是普通人,走在路上根本无法吸引行人的目光,但是在节目中,我们却能看到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这一切都源于“执念”二字。

戍守边疆十余载的战士余伟,虽然内心很想让家人看看自己的工作,但却害怕家人担心,坚持报喜不报忧。另一边,家人的唯一心愿则是去一次余伟戍守的卓拉哨所。在退伍之际,他的妻子、父母终以“宴席”之名登上了这个熟悉却陌生的地方,这是“大家”与“小家”的执念。

余伟与妻子相拥

中餐大师尹亲林的儿子尹显瑞没有选择中餐,转而选择西式厨艺作为自己的方向,虽说在选择上有分歧,但在交流切磋中,却也成为一段佳话,这次尹显瑞参赛获奖后回家,与奶奶一同分享喜悦,这是“继承”与“突破”的执念。

尹显瑞探望奶奶

叶氏第五代守塔人叶超群刚成为一名父亲,然而他所守护的灯塔却在一座孤寂的小岛上,曾经他也有过不想守塔的想法,但“人在灯亮”已深深的融入在叶氏家族的血液,在周岁宴上,他的孩子再次抓住了灯塔的象征,这是“传承”与“使命”的执念。

叶超群一家看相片

马文朝是90后综艺导演,他也是牧羊人父亲唯一的继承人。走出牧场,远在异乡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但在面对父母老去的面庞,鬓角的白发时,漂泊或是安定的天平总会不断倾斜,这次作为主人公带着节目组一同回家帮助父母迁徙羊群,向父母展示了自己在外为之奋斗的工作,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是“家庭”与“梦想”的执念。

马文朝承担家务

火场中他们奋不顾身,与时间抢人,与死神搏斗,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英雄,也有着普通人的爱好。志趣相同的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玉龙路特勤站的消防员们,组建了一支8年的逆行者乐队,在工作之余,他们用音乐舒缓压力、思念家人、为战友打气,这是“责任”与“爱好”的执念。

逆行者乐队表演

8岁失明的蔡琼卉不屈服于命运,遇见音乐让她重拾光明。在她不同常人的音乐学习之路上,她的老师张根华不仅将音乐带入她的生活,更成为了她人生的引路人,父母更是倾尽全力呵护她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调音师,这是“命运”与“梦想”的执念。

蔡琼卉调试钢琴

原本只是一次短期支教,却不知不觉坚持了十年,只因为孩子们满口满眼的期待,一声“胡姐姐”,一句“老师一定会再来的”的承诺,让这里的孩子获得了希望,也让支教老师胡巧萍获得了家人,这是“守望”与“承诺”的执念。

胡巧萍与与她的“家人”

在亳州市老年大学文学教师张超凡的记忆中,最令人忘怀的就是在40多年前在林场工作生活的四年。在这段时光里,他认识了一群难以割舍的挚友,虽多年未见,但这份青春里的友谊却愈久弥香,这场以“宴席”为名的好友相聚慰藉了所有人的心,这是“友情”与“时光”的执念。

张超凡与好友相聚

相识于大学校园的李爷爷和曲奶奶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年轻时他们相互成就,相互扶持,谱写了他们的爱情史诗。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曲奶奶因患上阿尔兹海默症逐渐遗忘了他们曾经的美好,为了博曲奶奶一笑,李爷爷在金婚之际补办他们的婚礼,这是“爱情”与“守护”的执念。

李爷爷和曲奶奶夫妇

平均年龄30+的女子舞龙队,不甘愿趋于传统、按部就班的过完余生,用加倍的努力和坚持从“30岁的围城”跳脱出来,不仅打破了女子不能舞龙的刻板印象,更诠释了30+独立女性的精彩人生,这是“女性”与“社会”的执念。

女子舞龙队表演 

褪去执念,这不过是平凡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每天都在被不同的人所续写,其中有他,有你,也有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