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中国现实

当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技术为中国汽车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时,传统的能源和技术依赖模式却面临着整体变革。

责任编辑:吴传震

当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技术为中国汽车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时,传统的能源和技术依赖模式却面临着整体变革

现实与未来

11月23日下午,位于广州琶洲的国际汽车展览馆内依旧是人山人海,各大汽车厂商推出的主力车型,在旋转展台上与美丽的车模一起争夺着游客的目光。

与此同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车展却呈现出另一幅景象:因金融海啸而显得门庭冷落的展厅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多辆油电混合型汽车和电动汽车,成为了这届以环保为主题的车展最大的亮点。

洛杉矶车展总经理安迪·菲泽希说,在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本届车展的最大收获是让消费者更多了解新一代节能汽车和以替代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而在广州车展中,本该成为主角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却被争夺现实市场的主力车型们挤到了展台的一侧。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厂商们的选择并不奇怪:即使是新能源车中最流行的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2007年汽车销售份额也仅占2%。而对于刚刚跨进汽车时代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实惠的价格显然要比能源选择重要得多。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主要是考虑形象。”戴家辉(StephenW·Dyer)博士向记者介绍,欧美的大牌明星之所以爱买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因为它的环保概念。

这位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外”,不久前代表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与上海市政府新能源推进办公室一起开发了对中国轿车替代动力前景的预测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完成了名为《中国2020年轿车替代能源动力展望》的报告。

据报告分析,当国际油价处于每桶75美元的“保守场景”时,汽油车和汽油混合动力车将占中国汽车市场的绝对主流;而当油价上升至每桶150美元的“基本场景”时,汽油混合动力车将成为汽油车的主要补充车型;而当油价上升至每桶300美元的“极端场景”时,电动车将取代传统的汽油车,成为整个市场中的主力车型。

尽管近期国际油价从近150美元骤跌至50美元以下,以至突破了报告中最保守的预测,使得作者们略显尴尬,但他们认为报告中的主要逻辑和结论并未因此而改变。

报告总结的四条结论包括:1.油价较低时,政府更需要以积极政策来推动替代能源动力发展;2.在各种场景下,内燃机仍将是市场主流;3.电动车将首先大规模应用于小型车市场;4.无论哪种场景下,电动车相关技术都构成未来替代能源动力的核心。

这一预测与国际汽车厂商们在车展中表现出来的商业逻辑有着某种潜在的一致,那就是双方均不约而同地认定:汽油车代表现在(或现实利益);而电动车则代表未来。

■小资料
何谓新能源汽车?按照发改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