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赘婚故事:一份婚姻社会学样本

“对于这些女方父母,招赘进来都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他们明知道这是冒险,要承受风险,还是要去做。他们对这个结果是不确定的。要等到结婚以后,大家都安安稳稳的,他们才会觉得这是一桩好事情……”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22日《南方周末》)

发自:浙江杭州

责任编辑:邢人俨

李继延的婚介所已经开了21年,前来求偶的男青年络绎不绝。不同于婚介所的喧哗,萧山当地真正的招赘家庭大多对此讳莫如深,甚至会刻意隐瞒身份。 (南方周末记者 付子洋/图)

老式座机已经响了好一阵。李继延洗了洗手,慢慢回到座位上。他像个老派人那样,端坐着等电话又响了三声,才不慌不忙接起来。

李继延不在意是否漏掉一个电话。2021年3月以来,他的“金点子婚介所”,用门庭若市形容并不为过。随着热门电视剧和网络文学的传播,位于杭州主城区东南部的萧山区,因为一个响亮的名号再次为人瞩目——“中国赘婿之都”。

“你什么学历”“做什么工作”“身高多少”“年薪多少”——李继延提问单刀直入。来者说自己高中学历,他没了兴趣,“我们至少要大专”。说完“啪”挂了电话。又一通电话响了,他听明白后,舔了舔嘴唇,身子后仰到椅背上,语气有些难以置信:“培训机构的校长,也要到我们这边来做上门女婿啊?”他笑了起来,“欢迎欢迎。”

男青年们蜂拥而至,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考验他们的除了铁板一块的入会门槛,还有一些被称为人品或心态的抽象标准。浩荡的钱塘江犹如一道天堑,南岸的萧山、绍兴一带,历来有更为稳固的乡土社会。当城镇化进程滚滚而来,这里居住的人们经历着转型的同时,也在重新打量自己所拥有的与仍然渴望的:绵延的香火、坚若磐石的姓氏观念,还有等待传承的巨大财富。

“明码标价”

萧山区西河路944号,被称为“网红打卡点”的婚介所,在老城区一栋四层小楼里,旁边就是农贸市场。走进楼道,年代感扑面而来。下午阳光明媚,走廊房间传来麻将声,绿漆墙壁上挂着红色条幅:“打破千百(年)来男娶、女嫁的传统习惯。掀起全国女娶、男嫁的新风尚运动!”

1990年代末,从萧山五交化公司下岗后,李继延开办起这家婚介所,以专门介绍上门女婿为特色。这在当地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1世纪初,萧山的招婿文化就曾引发一轮大规模媒体报道。“如果说上次的火爆程度是100%,那么这次是300%!”李继延这样总结。当“赘婿”成为热门词出现后,这一现象也被重新关注,并迎来一个以“杭漂男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新时代受众群。

李继延至今没看过《赘婿》,但他显然对现实掌握发言权。他热衷于盘点最近这些形形色色的应征者:博士生、阿联酋华裔、日薪三四百元的横店特型演员。有人电话打不通,心急坐高铁来。报名费水涨船高,从1500元翻到了15000元,服务期限两年,且不包成功。即便如此,女会员们也已“供不应求”,男士们需要排队至少5个月。有时一天有十多家媒体采访,李继延只好请记者们下午四点后再来,他统一召开“新闻发布会”。

吸引人的首先是“条件”。据李继延介绍,在他这里登记的女会员中,家里有3-4套房产的十分常见,最多的一位有8套,而萧山平均房价为3万元左右。女会员们大多教育程度不低,以本科、大专为主,研究生也有。而广为流传的版本则称,富家女们会送上门女婿路虎揽胜、彩礼、每月2万生活费。随着社会风气逐渐开明,“父母分开住,娃随父亲姓”也是有可能的。

许多男孩有自己的追求。一位已经入会的男孩想找个漂亮女孩,他发来一张红衣女郎的照片作为模板——正是《一秒钟》女主角、新晋“谋女郎”刘浩存。“这种美女,我怕你养不起哦!”李继延点评道。

一位自称父亲、爷爷都是上门女婿的江苏房产中介,认为自己比别人有天然的优势——他更懂得当上门女婿的生存之道。当南方周末记者问他想入赘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时,他一开始没有明确答案。“你觉得宗庆后家,怎么样?”傍晚,这位先生突然发来微信,提及娃哈哈集团创始人。“赘婿世家希望能入赘宗庆后家为婿!”

男青年们在这里经历着“明码标价”的审视和选拔。身高170CM、大专以上学历、有稳定工作、年薪10万,是李继延的硬指标。医生、老师、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人选。

李继延记录的一个视频里——一位来报名的健身教练,从口袋里掏出一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