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盈莹:我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有选择

我不大喜欢功利这个词,其实是有悖我初衷的,我始终相信着努力就会有收获,努力你不一定会成功,但你努力一定会有收获。我想要的东西是成长本身

发自:长沙

责任编辑:杨静茹

 三十岁那天,蓝盈莹一时兴起坐上了驾驶座。六年前,她开车撞上消防栓,从此再也不敢碰方向盘。这成为横亘在她心头的一个阴影。而立之日的仪式感带来了勇气,她载着家人朋友去了湿地公园,玩飞盘、吃蛋糕,还练了会儿车技。

这件事精准地反映了她性格中的两面——按部就班与随性之至。重新开车早早提上日程,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在哪里开、怎么开都是随缘。

这是父母的性格与教育方式在她身上的融合。母亲严格,极具规划性,从小给她布置每天、每周、每月的任务;做完一套题马上能拿出第二套题;遇事总做最坏的打算,很悲观。父亲热衷快乐教育,常偷偷带她出去玩,也会说服母亲给她放个假,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是典型的乐观主义者。”

她的生活因此在散漫与紧迫间跳跃,她每年元旦立下年度规划,看多少本书、多少部电影、学什么技能早早就安排好,甚至在五年前,她已经定好了十年规划,这让她看起来有些急切。可在她的体系中,她自洽地认为,这是自我敦促、避免拖延的最好方式。实际上,真正履行时父亲的性格又会冒出来,让她多少能够获得一些轻松——具体看什么书、什么电影、怎么学并无细致要求。有时,这种轻松甚至以打破计划的形式到来,比如2019年元旦写下的“给自己写一封信”就被她完全忘记。“我身上既有很好强、很有规划的一面,又有遇到很多事情以后特别会给自己找台阶、迅速化解的一面。”她说。

蓝盈莹身上的种种,皆是二者在体内生根发芽后的分岔。和同龄人一样,她赶上了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世界被数不清的门架构,好奇是她推门的动力,推开一扇很快推向下一扇。在她的日常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成长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青年的面目:兴趣广泛、涉猎众多、心怀抱负、未经世事、拒绝控制、渴望独立。她对世界依然抱有热情,坚信所有的积累都有应取之处,不管名著、闲书或是成功学,她看了很多大道理,等待着这些理论在接下来的漫长人生道路上被证实或证伪。

蓝盈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 的初舞台

她的成长被善意包围,“幸福”和“平顺”是常出现的词汇。在家里,她是独生女。演员生涯之前,她零基础考上中戏,第一部电影是陈嘉上团队的《画壁》,第一部电视剧是至今仍反复播出的《甄嬛传》。毕业后,她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人生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波折,都被她以“努力”化解。这让她愈发坚定了“努力就有回报”的信念。

在蓝盈莹的描述中,当下的时代症候似乎都与她绝缘。

她从不失眠,眼睛一闭一睁就是天亮。她少有抑郁,只在第一次遇见《甄嬛传》浣碧时,遭受过自身与角色三观冲突带来的痛苦。她绝不“丧”,如果周围的人都很丧,那“他们丧他们的,我积极我的”。所以她总是习惯性地呈现努力,认为“野心不是贬义词,为什么我们要忌讳谈自己的努力?”

她没有社交恐惧症,真人秀里少有独自玩手机的镜头,甚至会拉落单的伙伴加入众人聊天。她喜欢人群,热爱集体活动,感觉“一群人一起练,看到别人很努力,自己会觉得很振奋”。她的兴趣在于打泰拳、打羽毛球,讨厌独自撸铁和无氧,一定要做也会带着健身教练一起——那就不是一个人了。

这些描述不加掩饰地呈现在真人秀中,蓝盈莹的优缺点被镜头迅速放大,围绕她的争议愈演愈烈。她一度拒绝接受负面信息,一定要面对时,“化为动力”是她的一贯选择。

独处的时间用于自省,包括但不限于阅读、看影视剧、复盘过往与记录感受。录制完一档谈话节目后,主持人认为她与醒来死亡体验馆的创始人丁锐很像,推荐她看丁锐写的《醒来》,她趁着录制节目的间隙已经翻了三分之一。结论是“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我们还是不一样”。

她相信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所有的公平都能得到伸张。看到性侵女童和虐童的案件,她会气到睡不着觉,也会对一些社会事件的不了了之耿耿于怀。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