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咖与企业大佬热议:双循环背景下的中国消费

5月8日,2021中国新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海口开幕。此次论坛由广东省商务厅和海南省商务厅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承办vivo提供特别支持。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戴春晨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几位经济大咖和企业大佬热议“双循环背景下的中国消费

他们分别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原秘书长张燕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华,vivo高级副总裁、首席营销官倪旭东。

以下为圆桌对话环节精彩实录:

主持人: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城市区域拥有什么样的消费机遇?中国消费需要进一步发展,面临怎样的问题或挑战?

迟福林: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推进消费转型。新发展阶段和过去的很大不同在于消费在经济拉动中的作用。消费导向的经济转型或者消费导向的结构性变革尤其重要。

第一是产业变革。如何适应消费结构变化来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很重要; 

第二,市场开放极为重要。我国制造业领域基本实现市场化,服务业市场如何按照中央提出的基于规则的制度型开放,这是特别重要的。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服务贸易一体化,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服务一体化; 

第三,利益结构变革。扩大消费、实现共同富裕,要以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进行财税制度的改革;

第四,城乡结构变革。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城乡在公共消费方面应当逐步走向标准统一,通过公共消费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均等化来拉动农村消费,这既是公平消费,又是消费导向转型给城乡关系提出的新课题。

推动消费导向的经济转型或者消费导向的结构性变革,应当成为新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

主持人:正如迟福林院长谈到的大湾区问题,现在我们想谈谈区域机会,请您谈一谈粤港澳大湾区消费的机会和挑战。    

魏建国: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未来消费的关键在于“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就是说,未来中国消费的核心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一个地方即使商品价格贵,但服务质量好,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消费愿望,价格高一些也能接受。相反,如果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服务质量很差、诚信很低,这在未来中国消费中会被淘汰。

在未来消费体系中,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最大的区别在一体化上。什么是一体化?不仅仅是思想一体化,还是交通运输、产品流通、物流等各方面的一体化。未来城市和地区的竞争绝对不是单个城市单枪匹马的竞争,而是城市群的整体竞争。

在这个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蓄势待发,但整体来看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包括交通运输、物流等在内的一体化。早一步实现一体化,消费就越诚信和安全。我是基于此来看,并不是基于南京人均消费比较高,或者这个地区十强消费城市占了四个来说的,更重要的是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变化和发展,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蓄势待发的区域,引领中国在全球的消费升级。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了新生代的消费需求,现在想请您从区域的角度看一看消费现在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张燕生:新生代也好,新消费也好,它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出现的新形势。我个人认为下一步首要的是怎么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篇大文章。 

有三点很重要。第一点,过去四十年我们在爬坡的阶段,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是40,2019年是28.2。到了现代化的新阶段,新做的蛋糕怎么更多地分给老百姓消费而不再是节制消费扩大投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长期持续提升是当务之急,这就涉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

第二点,如果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除了传统的三个重要区域和城市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及西南地区会不会快速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的中部地区会不会快速发展?如果快速发展,如何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新增长点。如未来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港口群三足鼎立,形成西部陆海新通道,这将拉动西南的成渝地区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如果再往前延伸和新亚欧大陆桥畅通,畅通中欧班列通向欧洲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可以带动西北地区的快速发展。这个国际物流大通道通向中亚、西亚到中东欧,西欧南欧乃至整个亚欧大陆,它将成为世界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如果把中国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带动起来,把临近的、相关的东南亚、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带动起来,人民能富起来,它所创造的需求可能是支撑中国、亚洲和世界的新动力源。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循环不是封闭,而是全面开放的。双循环相互促进深耕东亚、东南亚,深耕“一带一路”,深耕美欧第三方合作,形成一个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第三点,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什么是新优势?我认为是打造能够跨越萨缪尔逊陷阱的新优势,即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搞赢者通吃型发展,而是搞差异化、互补性、共享型发展。因此,新消费和新动能一定是从新需求和新供给两端共生互促,共同增长的。新消费增长呈现出个性化、多样性、全球性发展的新趋势,新供给增长呈现出差异化的、互补性的、共享型的时代特征。培育中国的新消费,同时也培育了周边地区的新消费、世界的新消费。新供给则形成了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才是开放包容、和谐共享的发展。

主持人:请您谈一谈如果站在消费的角度看,这五大区域未来的消费趋势是怎样的?面临的挑战是怎样的?

张明:第一点,未来消费有哪些新亮点,第二点,消费有哪些潜在的风险。

未来消费有哪些新亮点?我们把握中国消费的三大趋势,第一个趋势是老龄化;第二个趋势是城市化。现在中国处于城市化中期,未来的城市化不光光是劳动力进城,当前农民进城后人均收入比较低,教育、养老、住房都很难得到保障,被迫寻找质量比较差、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进城劳动力的积极消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进城劳动力收入,这在未来将是非常广阔的市场;第三个趋势是消费升级。我们要发展与消费升级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制造业,推动技术创新。未来碳达峰、碳中和、低碳消费、绿色消费都将成为社会热点。

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的风险主要有三个。第一个,如果中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得不到改变,未来消费将两极化;第二个,中等收入家庭避免过度负债。很富裕的人真实债务比较低,很穷的人也没有,真正的负债是在中产阶级。如何避免中产阶级被房地产绑架,是未来发力的重点;第三个,消费要和收入相匹配。我们要避免宣传过度消费文化,特别是收入过低的年轻人超前消费,短期来看是好事,但是长期来看是不好的。

主持人:站在企业的角度,作为一个提供消费产品的企业代表,您怎么看未来的消费亮点和所面临的挑战呢?

顾健华:过去运营商就是提供电话的通信功能。其实,运营商这几年也在从传统的通信服务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未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我们对信息的赋能、通信的赋能,将使得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等发生巨大改变。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vivo的倪总是手机终端的厂商,中国在智能手机方面在全球处于领先的地位,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比如5G的来临,未来有6G,当无线通信速率足够高、时延足够低的时候,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又将发生变化。美国一个未来学家写的《失控》,他在关于未来的预测中提到了万物皆屏。比如现在的屏幕,柔性屏非常薄,可以到0.1毫米,当柔性屏出现的时候,当我们到达5G的时候,我们会发生什么变化?万物皆屏,我们的桌面、屏幕、墙面,甚至我们的衣服,都可以变成屏幕。说到革命性的变革,如果屏幕换成柔性屏,飞机的重量会降很多;如果将芯片存储都放在云端,手机内存方面可能10个G就够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制造技术的前进,现有产品都将重塑。重塑,新的消费就不是问题。消费就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主持人:vivo是做手机的,您怎么洞悉未来中国消费和发展机会?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倪旭东:从行业或者企业的角度理解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有三点。

第一点,从单一的产品消费到品牌消费。比如,星巴克真的是卖一杯咖啡吗?卖的是生活方式。我们也在观察过去很多年物质功能性的产品消费,现在正在往品牌消费转型,这要求我们不仅在品牌每个触点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体验,更要满足情感属性的品牌体验。

第二点,从单一的产品消费往体验式的场景消费演变。随着技术升级带来的场景升级,我们往场景消费演变。可能消费者不单纯基于我需要一个品类,他可能在家庭场景、出行场景、办公场景或者运动场景下思考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这也在发生变化。

第三点,从单一的品类或者产品消费往深层消费发展。就我们行业而言,我觉得现在叫5G或者万物互联,这是很热门的词,可能很难有一个企业能够从一个维度满足用户在各个场景的解决方案。所以,单一产品的竞争是往生态的竞争转变,生态就包括了软件和硬件。

从我们企业来看,在消费趋势上有以上三点这样的变化。  

主持人:现在海南有一个很火的现象,免税店很热。消博会有了更新、更强大的政策,可以现场购买,还不占用免税名额。您作为自贸港的研究者,在国际上消费政策有没有一些先例可以借鉴?像海南自贸港,在消费政策方面的某种改革,可不可能让国内其他地方借鉴?

迟福林:海南拥有自贸港的政策和消博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购物基地之一,关键取决于几条。 

第一条,它不仅仅是产品消费,还有免税消费的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更重要,包括了金融服务体系等等。海南在发展免税消费的产品同时,需要加快建设相关的服务体系,这对海南来讲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条,我一再主张海南先搞个免税店的连锁,有利于质量提升,有利于更好的服务,更利于参与国内大循环。

第三条,要做到前两条需要制度型开放。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一定会创造出新的东西。在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变革中,实行规则标准管理的开放意义更大。    

主持人:在激烈的消费变革中,中国的制造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海南自贸港这张牌应该怎么打?

魏建国:我有一个比较大的担心,海南的免税店,包括我们的消博会,会不会在疫情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以后,在国内旅游者出国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住免税店的热销和消博会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模式? 

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要做到未雨绸缪。这跟你的问题密切相关,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产业集群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外联络方式和上下游的连接关系,有可能是历史形成的,有可能是产业结构形成的,有可能是未来的形势所形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南的先手棋,不是快一步,而是快二步,三步,否则才“小荷才露尖尖角”就被压下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到连接点、对外开放。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上、引领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制定上,海南需要快两步、三步。香港、新加坡什么资源也没有,但是一样做得很好。 

我以前跟一位国家领导人到阿联酋访问的时候,迪拜的总理谢赫就说过阿联酋的油只能用30年,30年以后怎么办?打造三个第一:第一,全球最好的医疗中心;第二,全球最好的旅游中心;第三,全球最好的购物中心。

我们不要走这条路子,我们可以从海南的优势出发。海南作为国内高科技和产业集群出口的交汇点和大通道,靠其他地方没有的先行先试政策,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比如自贸港的优势得天独厚,不可替代。你需要看两步、三步,如果看不到,只看到目前免税店的消费,看到当前的首届消博会的成功,仅仅如此很可能会失掉战略机遇,这是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应该要有危机感。万一哪天到海南购物的人跑到国外去了,不在这里免税了,中国的产业集群不到这儿来了,这都是需要我们现实考虑的、亟待研究的问题。

主持人:港澳有先天的优势,珠三角又有非常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未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怎么跟珠三角的制造联动?港澳的消费经验怎么借鉴过来?

张燕生:港澳是全球购物天堂和旅游中心,海南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两者之间会不会有零和博弈的竞争性关系,或者如何形成1+1大于2的合作共赢关系,或者打造相互学习借鉴的伙伴关系。你的问题是特别好的问题,因为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说的一句话,“港澳是个宝,中华复兴要用好”。港澳为什么是个宝,因为港澳有很多东西是今后海南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教室和课堂,如市场开放的经验、制度开放的经验、服务开放的经验、创新开放的经验、消费开放的经验。这是难得可贵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成熟经验。

同时,海南自贸港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海南的背后是人民的福祉,国家的现代化、中华的复兴。海南的面积是香港的30倍,从这个角度来讲,港澳是个宝,海南也是一个宝,尤其对标东京湾区、伦敦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港澳的空间是不够的,海南的空间也是不够的。

我经常在想,从国家的战略角度来讲,海南自贸港、香港自贸港、新加坡自贸港会形成三足鼎立的亚太自贸港群,中国的全面开放会带动中日韩、东南亚地区的进一步开放,会形成新型全球化的新开放集群。未来海南的自贸港、香港自贸港、新加坡自贸港群会与欧洲大陆和伦敦、北美大陆和纽约形成全球化的三足鼎立的开放新格局。这将改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逆全球化、贸易投资减速、供应链格局改变的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家的战略不仅仅想的是今天,它想的是明天和后天,不仅仅是海南,它想的是中国和世界。海南自贸港是一个棋子,后面有中华全面复兴的大格局,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

我个人觉得,海南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无论是地区还是世界,是一个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群,是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旅游消费集群。我相信它能带动海南的消费、这个地区的消费和世界的消费。粤港澳大湾区讲三极带动,香港的金融、深圳的创新、广州的服务、佛山的制造、澳门非博彩的文化娱乐和珠海的绿色发展,加上海南自贸港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北部湾西部陆海新通道,我相信它会为这个地区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主持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怎么跟中国的消费升级互动或者融合?

张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中国的消费行业坐了一次过山车,像茅台涨了三分之一,现在又跌了三分之一。看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消费行业的亮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点把握。

第一点,中国很多行业在过去十年都有一个现象,头部化。对于头部几家企业来讲,基本面是在好转。我个人依然觉得中国很多细分行业的龙头都是值得投资的。

第二点,怎么把中国的消费升级和当前热门概念相结合,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大健康、文旅、绿色,这些领域是在中国结构转型、消费升级、老龄化、城市化、碳达峰、碳中和中的资本市场的热点。资本市场的投资虽然热门,但任何时候都需要看估值,估值的合理性决定中长期的收益。

主持人: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消费产品会随着5G技术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中国移动准备做哪些事情?

顾健华:5G是个很热的词,前面的2G、3G是追赶,4G是并行,5G无论中国在技术创新还是用户规模上都是全球领先的。5G对于建设网络强国,推进数字化转型,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或者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移动在4G时代面向的是TO  C的业务。移动改变生活,对个人生活改变非常大。4G最大影响不是速度快了之后带来了视频和语音,变化最大的是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2020年5G开始推动以来,今年第一季度,5G手机渗透率超过72%。截至2021年3月底,5G手机销售了2亿部,有4000亿元的销售额。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在推动TO B,5G更多的业务面向物联网。例如,浙江金华东磁厂区物料搬运的物联化、智能化,对效率、成本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5G在智慧家庭、智慧工厂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前景,真正的潜力还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中国移动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筑牢信息底座;二是结合信息技术IT和大数据DT,3T结合做好新要素的引入和促进;最后促进新业态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中国移动已经在15个行业打造了100个经典产品,5G的加速器已经启动。

主持人:提到vivo,我们想到新生代。vivo的品牌年轻化是行业公认的,随着00后新消费群体的崛起,咱们是怎么看待他们的?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随着新生代消费的来临,vivo打算怎么做?

倪旭东:我回答一下vivo怎么解题。

第一点,坚持用户导向。从用户的视角,穿着用户的鞋子在企业里奔跑。从用户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自我的视角,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

第二点,坚持设计驱动。内部任何产品和服务,我们会问三个问题:我们到底改变了什么,改变之后为用户带来什么意义,改变是以简单、完美、优雅的方式去实现的吗? 

第三点,科技创新,这需要不停在科技上突破。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现在的产品非常多。手机就像一条贪吃蛇一样,吃掉了很多行业,收音机、计算器等等。它在科技的路上,不仅仅是把影像做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现在我们全球有7个研发中心,针对计算做影像方面的研发。

第四点,从产品到生态,我们联合合作伙伴,坚持互信共赢。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围绕消费趋势的变化来确定vivo的办法和策略。

主持人:设计驱动在用户品牌心智塑造上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倪旭东:设计驱动,最近列入了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中。用户不仅仅拥有单纯的功能需求,还需要情感和生活方式。从用户的生活场景,比如出行场景、拍照,或者家庭办公,我们都需要用设计驱动的视角。设计驱动不是简单的设计师驱动,而是一种价值观。用户对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是使用一部手机,更需要的是一部“美”的手机、能带来畅快体验的手机、懂“他”的手机。我们做的是怎么更懂用户,离用户更近。通过设计驱动,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给用户带来极致的、心动的、惊喜的产品。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