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绿色政绩观在各地落实中仍有欠缺”

作为一个小村庄,余村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在于,余村的村干部都有见地,在关停矿山后坚持“两山理念”,“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逐渐摸索出这套办法。

绿色政绩观的推行,尤其在近年来的生态发展与脱贫攻坚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要看到绿色政绩观在各地落实中仍有欠缺,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还有市场。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2020年6月,“两山论”提出地浙江安吉余村全景。 (视觉中国/图)

距离“两山论”在浙江安吉余村提出已十六载。十六年里,普通人心目中环保概念大大拓宽:既有远处的腾格里沙漠污染、祁连山生态破坏事件,也有近在眼前的雾霾、黑臭水体问题。最近流行的碳中和,正在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项理论要指导实际工作,需要全面挖掘其内涵并进行阐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赵建军长期致力于生态文明理论体系的研究,他亦是中国社科院大学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指导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之余,他喜欢实地探访,余村是他的重要一站。

2021年5月11日,南方周末记者对赵建军进行了专访。

南方周末:安吉余村是如何践行“两山理念”的?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

赵建军:我自己曾多次去过余村,最大的感受是那里人人洋溢着幸福感。余村从“工业强村”到“生态立村”发展战略的转变,再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每一步都在践行着“两山理念”。

现在的余村是以一张蓝图来引领发展,统一整合了产业、土地、建设。但在这种“统一”中,余村又很注意挖掘当地特色文化,比如竹制品和安吉白茶。特色文化在余村规范化的建设下,就形成了特色产业。我注意到,余村在搞产业的时候很注重长效管理,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考核奖励来巩固发展成果。

他们在体制机制上也有创新。村里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