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火星的旅程

随着“祝融号”在火星上踽踽独行并陆续传回图像数据,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探测工作的国家。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火星车导航相机拍摄的火星车尾部及火星表面。 (国家航天局/图)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我国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的国家,中国深空探索进入新的时代。

十年磨剑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科学家研究火星,希望能够破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等重大问题,同时探索移居地外的可能性。因此,火星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优先目标。

1960年,人类开启探索火星的征程,但苏联发射的两台探测器都没能离开地球。1965年,美国的“水手4号”飞掠火星。1971年,美国的“水手9号”成为首个环绕火星的探测器。1975年,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1996年出发的美国“探路者号”着陆器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且释放“旅居者号”火星车,这是人类第一辆火星车。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也代表了目前火星探测的四种主要类型。

在人类探索火星的最初半个世纪里,美国、俄罗斯(苏联)、欧洲、印度和日本纷纷实施了火星探测计划,却几乎没有中国人的身影。直到21世纪初,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立项,中国人真正意识到,向另一颗星球进发的时代正在到来。2007年10月24日,“嫦娥1号”发射升空。在“嫦娥1号”取得成功后,专家就开始谋划我国深空探测的后续发展。2010年,8位院士联名向国家建议,开展月球以远的深空探测的综合论证。2016年1月1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正式立项。

2016年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透露,中国准备在2020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