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彦:我们都有责任为喜剧的沦陷买单

“当一个时代拼命向喜剧演员索要‘包袱’‘笑点’时,很可能把一个很好的喜剧演员逼疯逼傻。可当他们真的‘疯掉’‘傻掉’时,唾弃最快、决裂最彻底的,仍会是捧他的观众。”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0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刘悠翔

秦腔中的丑角(右)。 (IC photo/图)

2020年疫情期间,作家陈彦困在家里,重新拾起自己搁置了8年多的小说《小丑》。也许是受到环境变动的激发,陈彦很快将这部小说写完。几十万字的书稿经历了从西安到北京的空间变换,2021年3月正式以《喜剧》为名付梓出版。

2019年10月,陈彦凭借长篇小说《主角》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成为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后第四位获得该奖项的陕西籍作家。

陈彦是一位多产的作家,活跃于戏剧、歌曲、小说、影视剧等多个领域,从事创作三十多年来,他陆续发表了十余部大型戏剧剧本、影视剧本,还写成了四部长篇小说。陈彦并不是“专职作家”,从1980年代参加工作以来,他就一直过着朝九晚五的机关单位坐班生活。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一直处在一种业余写作的状态,大部分作品都是利用休息的时间完成的。

出版社宣传这本书是陈彦“舞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但围绕着舞台工作了几十年的陈彦却觉得自己和舞台的故事远远没有终结。“下一本小说会暂别舞台,但不代表我不会继续书写舞台的故事,我始终认为作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那里还有许多富矿。”

1980年代,受到当时文学热潮的影响,陈彦17岁就开始写作,22岁那年就连写四个剧本,受到省城领导的关注。1988年,陈彦被调入西安,成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业编剧,一做就是七年。几十年来,陈彦与戏剧的关系密不可分,2004年,陈彦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努力和组织之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建院70年来创作的优秀剧目及理论成果加以梳理、抢救。“我在文艺团体工作这几十年,学习、研究、实践这门艺术,汲取了很多十分宝贵的营养,甚至形成了一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