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新闻很热,生物多样性话题为何很远?|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作为发展中国家,从覆盖的领域、保护的力度以及对象的衔接来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比较完善。在保护力度上,以野生动物保护为例,相关刑罚非常严格,有部分条款甚至是过于严格。

我国目前有五十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未来也许可以通过制定一部生物多样性法来进行统筹和协调。

这几年通过的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等为特定领域制定综合性、统领性法律打开了新的思路。这些法律的主要定位是政策法,而不是管制法或者执行法。这些政策性的框架法可以同时发挥统领协调和查缺补漏的功能。

责任编辑:曹海东

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重归山林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逃逸的三只金钱豹中,还有一只依然没有消息。不只是“宠物盲盒”,野生动物制品也会被偷偷快递。长江江豚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家”行动,但不少人士反对将它们搬到水族馆。

2021年5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图)

动物新闻频频惹人关注,但鲜有人联想到背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人畜冲突、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动物迁地保护。

每年5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纪念1992522日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202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呵护自然,人人有责”(We are part of the solution #For Nature),但生物多样性这个专业术语公众并不那么熟悉。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反映的是自然界的多样程度,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个专业术语即便被解释为三个层面——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是艰涩难懂。有些科学家们甚至只能用一句“我是保护XX动物的”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方向。

简单来说,生物多样性保护涵盖的不只是关注大熊猫、东北虎这些明星物种的数量是否上升了,还有它们携带的遗传密码、万千的其他物种以及它们生活的栖息地。

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昆明召开,举世瞩目。

2021年520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共同主办的“野生动物保护良法善治”研讨会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警醒,虽然大熊猫、藏羚、麋鹿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已经显著好转,中国动物受威胁程度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拯救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艰巨任务。

为何动物新闻很热,生物多样性的话题却似乎很远?中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体系是怎样的?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

生物多样性需中国化表达

南方周末:野生动物新闻很热,但为何难以和“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