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教授万立明谈百年“红色金融”: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发行公债、股票,成为革命根据地筹集资金、解决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临危受命”,在上海打赢了没有硝烟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980年代末“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上海)证券业务部”设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真正活跃了起来。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7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张玥

上海解放后 ,先后打响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视觉中国/图)

2021年5月23日,万立明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对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这段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最早记录的经济金融活动。在安源,共产党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同时发行了首枚红色股票。

万立明是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经济、金融领域党史研究专家。他认为,“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尤其是对金融手段的创新尝试,始终被纳入党的工作重心,并对早期的革命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9年,经济“战场”转回上海,曾经的经济中心在战后满目疮痍,物资严重匮乏、物价极速上涨,货币发行体系几近崩溃。伴随计划经济的到来,全国金融活动沉寂近二十年。

1990年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它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批复成立的交易所,由此,中国资本市场踏上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金融

南方周末:“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万立明:1921年一大召开不久,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人先后前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安源设有煤矿,党组织发现,当地矿局和不法商人对煤矿工人的剥削相当严重,譬如每当工人发工资的时候,安源的物价就会暴涨50%以上,而工人的工资(银元)就会暴跌,不法商人操纵物价、货币,从中牟取暴利。

于是李立三等人提出,组建工人自己的俱乐部及消费合作社,让俱乐部成员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社经营。合作社负责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