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60% 信息化防控为光明未来护航

2021年6月5日,在第26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信息化时代如何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暨眼视光领域跨界合作研讨会”在位于温州的中国眼谷召开。会上发布了《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来自政、研、医、商、媒等领域的代表共同围绕报告内容,结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推动近视防控政策实际落地,共同打造眼视光健康生态体系。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60%,近视防控成“攻坚战”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一个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2%来自视觉。儿童青少年阶段正是个人视觉发育及近视防控、养成科学用眼护眼习惯的关键时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进一步普及,我国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日益严峻,呈现出高发性、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教育部联合卫健委的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即每两个儿童青少年中就有一人近视。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带领团队于2020年启动了新一轮研究,并于研讨会上发布《信息化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60%,未来在全人口中至少有9.6亿近视人口。若无有效遏制,我国未来将至少有11亿近视人口,远高于2015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所预测的数值。

信息化时代,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用眼行为与用眼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电子产品使用增多、低龄触网严重、短视频软件用眼时长增加以及睡眠不足等,加剧了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根据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约20%的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逾六成的孩子在6-10岁期间便开始接触网络,而短视频软件的用眼时长占青少年网上娱乐生活总时长超过20%。“近视不仅阻碍了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个人发展,也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防安全带来了重大危害。”李玲教授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迫在眉睫。

报告建议从决策、规划、操作、监管四个层面推进、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例如加强医保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成立国家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国近视防控工作,明确家庭、学校、政府、医疗和社会等各方主体任务等。此外,报告指出,信息化既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防控手段。李玲教授认为,信息化近视防控手段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借助信息化手段全天候记录儿童青少年的用眼姿势、用眼环境、用眼时长等数据,精准识别近视发生与发展中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此外,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近视普查已经可以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百万量级的普查工作。快速、高效、廉价的近视普查可以为每一位儿童青少年提供近视早监测、早发现的宝贵机会。基于大数据方法训练的人工智能近视预警模型,可以极低的成本在全国复制推广,真正做到近视防控的早预警、早干预,实现以数据驱动决策,维护每一位儿童青少年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

8月,《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即将迎来三周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环境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新的一场“攻坚战”,为了如期实现《实施方案》的各项目标,仍需各地在近视防控实践中做出更多的转变。

信息化防控,河南宝丰和浙江温州的地方经验

根据报告课题组的调研结果,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实践中,来自河南宝丰和浙江温州的经验,为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近视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地方经验。据报告,2017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与上海依视路视力基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了“平顶山市青少年视觉健康专项基金”,以宝丰县为试点,充分利用以智能穿戴设备为依托的信息化手段获取学生视力数据,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数据库。2020年1月至7月疫情期间,智能穿戴设备共计收集了8759名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的将近6900万条的数据,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大数据信息。

浙江温州的防控经验提供了一个基于大数据的近视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据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教授在会上介绍,温州自2018年8月起开始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学校配置网络化近视检测设备,严格执行每学期两次、超百万量级的全市学生视力普查;为儿童青少年建立视觉健康档案,精准动态掌握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矫正率等指标以及变化趋势。基于数据,平台可以自动预警,并以专业的眼视光医学队伍为儿童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这一防控模式已见成效,根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温州市中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两年年均下降1.28个百分点,高于国家所设定的0.5%-1%的目标; 新冠疫情暴发后,相比于2019年底,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内增加了11.7%,而温州市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内仅上升了5.1%,比全国平均水平少6.6个百分点,这为全国各地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瞿佳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经验,把筛查变成普查,把普查变成健康检查,再通过技术升级降低成本,让近视普查在全国可信、可行、可及、可支付。”

多方共建眼视光生态体系,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

切实推动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离不开医疗卫生机构、眼视光企业、专业组织及媒体等社会力量的协同合作。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吕帆、亚洲眼视光执业管理协会会长陈家伟、中国眼镜协会秘书长戴维平及副理事长江波、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以及星创视界(宝岛眼镜)、重庆千叶眼镜、郑州宝视达集团、长春王鹏眼镜等零售企业和行业媒体《视界》的相关领导就凝聚行业标准共识、强化人才体系建设和提升科普、服务触达进行了充分研讨。

“眼镜行业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大有可为。我们要定目标、提标准、建体系,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下一步,中国眼镜协会将会加强对视光专业师资培训,逐步建立视光人才培养和技术水平评定体系,并规范验配服务企业的发展。”中国眼镜协会秘书长戴维平表示,“此外,积极利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筛查、验光和解读,让眼镜店的专业技术和解决方案被看得见、听得懂、摸得到。”

凭借在近视管理领域内逾30年的研究经验,“依视路不断推出创新产品、推进行业升级、推动生态构建,消除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风险对于国民视力健康的威胁。”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指出,眼视光行业应携手各方共建近视防控生态圈,共同打造近视防控的专业标准、落实执行规范,并开展公众眼健康教育科普和慈善公益事业。

在多年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益行动中,依视路视力基金会理事、依视路大中华区事务总裁吕建中博士总结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不能只是简单地慈善捐助,近视防控需要系统的设计、专业的技能和资源的整合,只有“站得高、落得实”,才能“行得远”。

儿童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信息化时代用眼环境和用眼行为的改变,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各界力量唯有共建眼视光健康生态体系,推动落实防控措施,才能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光明的未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