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也是考试移民: 科举时代“冒籍”为何屡禁不绝?

宋代冒籍京师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洪迈《容斋续笔》记载了一份宋真宗咸平元年的登科进士名单,令人奇怪的是这帮人除了一个叫刘烨的以外,“余皆贯开封府”。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图为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上的历史人物雕塑,唐代诗人王维。 (视觉中国/图)

古代科举考试,也存在“考试移民”现象,这种在考生籍贯上做手脚的情况,古代称为“冒籍”,就是利用不同行政区域录取政策、录取名额的差异搞擦边球。最早的“高考移民”在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就出现了,武则天时期薛登就说当时读书士子“或冒籍以偷资”(《旧唐书·薛登传》),就是利用假冒自己的户籍来获取科举上的好处,这是“冒籍”最早的出现。

唐中宗时候的李钦让,本来是籍贯定州的乡贡,但却被附太学户籍,因为开元以前科举进士从太学两监出身,会有更好的前途,这也是一种冒籍。此外还有著名诗人王维,按制度本来应该从自己户籍蒲州参试,但他却直接跑到长安,通过关系以京兆官解送,并于“开元九年进士擢第”(《旧唐书·王维传》),也是一种冒籍的行为。安史之乱后,户籍紊乱,《册府元龟》卷六四一《条制三》收有后唐的一条“不得假冒乡贯敕”,说“诸道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