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始

本文入选2021年《南方周末》教师征文挑战赛优质作品,作者系新东方济南学校语文教师。

前两年,于谦演了个电影《老师·好》。于谦扮演的班主任苗老师当然是个好老师,而里面的学生却各有各的“坏”。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学生之一是刘昊。这个学生一开始不务正业,天天在班里卖东西,给人的印象就是非常“缺钱”。但是转折点在于,刘昊在和别人的一次争执中,被派出所拘留了。然后,苗老师被叫到派出所领人。放人之后,苗老师带着刘昊去吃饭,中间苗老师说了一句“缺这点钱能死啊?”刘昊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得了脑瘤,需要一大笔医药费。

“我妈就我一个儿子,我死了,以后谁照顾她?”

这个事实让苗老师非常震惊,之前他并不了解这个情况。因而才发动学生给刘昊捐款,并且自己一下子捐了两个月的工资。若非如此,刘昊可能就一直被当成差生对待了。

作为老师,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我们往往都以为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了。然而,我们真的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张雷老师

我有一个学生,最近出了一些问题,不愿上语文课了。最初的原因是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这个孩子先是没有及时提交,在我的批评下,晚了一周算是交上了。用一张纸打印出来的,还把周围的空白处给剪去了,只留下了字。我当时就嘲笑他:

“你这跟狗啃似的,我怎么看?”

我们习惯了开玩笑,彼此也不在意。我也就收了起来,准备上完课给他批。

这个孩子从新初一暑假就开始跟我上课,平时成绩似乎还不错,但是容易偷懒;不能说很调皮,但是也算个准“刺头”。我本以为这次也就是和以前差不多的“偷懒”,所以并没有太在意。

但是等我开始给他批作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作文完全是抄袭的,直接从网上复制的一篇文章。怪不得打印,连手写的功夫都省了!我非常生气,因为之前已经提醒过多次,不能照抄!于是我便用比较严厉的措辞把情况跟家长说了,家长也表示要严肃批评,然后重写一篇。

但是等到下周上课的时候,家长说这周孩子对于上语文课有些抵触,不愿来上课。家长苦口婆心地劝导一番,终于来上课了。家长还嘱咐我不要太严厉批评,我当时就不太满意:现在溺爱孩子的家长太多了。

等课间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也没有太严厉,只是说了他几句。但是,看他样子不以为意,我就有点生气。等再讲课的时候正好讲作文,这孩子又不老实,起哄。我当时严厉地批评了他,公开说他不仅抄袭作文,态度还不端正,“知错不改恶莫大焉”。那孩子显然也明白我说的是他,很不开心,就低了头不再听课,我也没太在意。

下周上课的时候,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上周自己苦口婆心劝告一番勉强来了,这周说什么也不来上课了,准备上完英语就回家,不上语文。我当时其实内心也有点不耐烦,心想不愿上就不上吧,何必强求。

但是家长表示自己尽力劝住他不回家,让我一定要再和他沟通继续上完语文课。家长说哪怕不再上语文课了,也要和老师道个别,有始有终。家长的态度颇让我感动,辅导班里能真正如此尊重老师的家长,真是不多见。

等上课前,这个孩子在教室门口等我,说他今天有事,没法上语文课,问我找他什么事,看样子着急要走。我就说,先上课吧,等课间我再和你说。他显然不情愿,但是可能碍于面子,还是去教室上课了。然而上课的时候,我特意留意了他,上课状态非常差,讲试卷不记笔记,也不改错,后来甚至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

到了课间找他谈话,我开门见山。

“上课怎么老趴在桌子上?”

“今天有些困了……”

显然没有说实话。

“最近学习状态也不好啊,是不是看我上节课公开批评你抄袭了?”

“也不是……”他有些吞吞吐吐。

我就说有什么烦恼,跟我说说,“你是我的老学生,跟我快一年了,有什么不开心的或者学习上的困难都和我聊聊。”

我这么说是因为家长曾和我说过,他似乎在语文上感觉到压力,想自暴自弃。一开始他沉默不语,应该是在纠结。后来终于开口了,说前段时间学校里有个考试,满分90分,自己只考了50多分,因此很受打击,觉得自己的语文没有希望了,也不愿意学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是有些吃惊的。因为在我的教学经验里,除了少数成绩优秀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很严外,我接触的大部分孩子,对于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低的。有时候考得非常差,我批评他们,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完全没有什么触动。

在我以往的认知中,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是不在乎的,更不会因为成绩差而影响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事实证明,我错了。虽然我和他们经常接触,但是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们。我看到的或许只是表面现象,并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于是,我便安慰、鼓励他。我说他语文基础很好,一次小小的考试说明不了什么,相信他以后一定能学好。他似乎也是听进去了。

我说:“你刚才上课前说家里有事要回去,要是着急现在你可以回去了。”

他笑了笑说:“没事,不着急。”

我也笑着说:“好,那就上完课再走吧。以后能正常来上课吗?”

“能。”他肯定地说。

等上下半节课的时候,我看他比上半节课认真多了,又开始活跃起来。

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可能并不少。稍不注意,我们可能就错过了帮助孩子的机会,甚至可能伤害、打击到孩子。

作为老师,其实我们都特别想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待自己的学生,却停留在了“偏见”上。我们以为,他们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而已。殊不知,正是这种偏见,让我们丧失了很多帮助孩子进步的机会。其实我特别感谢那位家长对我的信任和一再沟通,才让我没有放弃那个孩子。

想做一个好老师,必须从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做起,必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教师征文挑战赛投稿邮箱为 nfzmread@126.com欢迎进一步了解比赛规则:http://www.infzm.com/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报社正式启动“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将向全国2万名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纸质报纸,以及举办进中学校园、开展公益教师训练营等线下活动。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