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马特公墓的外省人

墓地与其说是关于死亡,不如说是关于生命本身,一个人的墓甚至比他活着的时候更能讲述他的故事。

发自:巴黎

责任编辑:周建平

登高望远是外省青年的共同癖好

蒙马特是个好地方,但我不经常去,一来在地处巴黎偏远的北边,二来游客摩肩擦踵,小偷扒手虎视眈眈。好友H住在蒙马特一个可爱的顶层公寓里,时不时约我来看这里的地下艺术剧社演出,或者一些稀奇古怪的展览。这天,我们在明媚的午后在她家阳台上喝一杯,望着圣心大教堂雪白的一角,我羡慕她的风景,她却笑着说,也许全巴黎所有的顶楼都能远眺到圣心大教堂。她转而谈到了一个朋友的父亲,如何从法国外省的小镇来到巴黎,潦倒半生,却坚持葬在附近的蒙马特公墓里一个可以看到圣心教堂的位置。

▲蒙马特公墓

唏嘘之余,我想再次走访蒙马特公墓。趁着天色还不算晚,匆匆告别H。

由H家踱到墓地,需要穿过地处蒙马特高地最高处的圣心教堂,这也是整个巴黎的制高点,拾级而上,不知不觉已经气喘吁吁。好天气,教堂前面的草地上照例座无虚席,人声鼎沸。在教堂门口表演足球杂耍的黑人少年,大概是拿了政府津贴的蹲点艺人,再次引来一群新观众的喝彩。旁边几个鬼鬼祟祟的吉普赛女孩也相当眼熟——原来是上次试图骗我钱的那几位,她们自然没认出我,我却有点认出老朋友式的喜感。

阳光下的教堂大穹顶白得闪闪发亮,居高临下,巴黎全景尽收眼底:巴黎从没有摩天大楼的争奇斗艳,甚至那一簇簇平地上典雅结实的巴黎房屋都显得如此渺小,本应渺小的观看者反倒有了拥有整个城市的豪迈。我必然和历史上无数人分享过这个景色、这种心情:比如传说中整个法国的佑护者圣徒圣丹尼斯,他在此地殉道于罗马人的屠刀,这块土地便有了蒙马特(意为Mont des Martyrs烈士之山)的名字;比如从这个制高点打响第一枪的巴黎公社成员,他们曾短暂掌握过这个美丽的城市,最后在这里无路可退、几乎全部丧生——圣心教堂正是因他们而建;又比如H的故事里那个外省人,他如此钟情于圣心教堂,想必是这里的常客,也许他如同巴尔扎克笔下的外省青年拉斯蒂涅一样,曾站在这高地上俯瞰首都,对着无物之阵来一句:“让我们来拼一拼吧。”

▲巴黎蒙马特区

“外省青年”在历史上初次登场,大概是科西嘉的小个子拿破仑。此前,由于皇权贵族阶级森严,巴黎对外省普通人来说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传说。巧的是,就是在蒙马特这个最高地,俄国人的大炮射向巴黎,结束了拿破仑的神话。尽管如此,他的丰功伟绩仍然鼓励着外省的有志青年。大革命后的门阀重新洗牌,他身后留下权力真空,都成为底层青年千载难逢的上升通道。“到巴黎去!” 像拿破仑那样,凭借个人才智寻求发迹的机会,不再那样遥不可及。这些野心勃勃的生命占据了19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角。有趣的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