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动物园

刚调到红山动物园任园长那年,沈志军抱着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的态度,认为动物保护就是让物种能存活。直到他看见长期圈养的动物一个个目光涣散、不敢和人对视的样子,才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动物福利做点什么。

与动物和自然的相处,不只是人类自我实现的过程,更能让人获得万物有灵且美的启示。

责任编辑:周建平

▲ 园长带游客游园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出逃的豹子、漫游的大象、伤人的老虎……接二连三的新闻让大众开始高度关注野生动物,也让中国形形色色的动物园揭开神秘面纱。其中,位于南京的红山森林动物园因疫情期间的一系列报道而“出圈”, 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动物园。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走红不是偶然。作为全国前列的城市动物园,门票40元多年未变。2011年,在园长沈志军的坚持下,取消了园内的动物表演。2014年,又取消了销售供游客投喂动物用的饲料。他们尝试各种“丰容”(enrichment,是指圈养环境中丰富野生动物生活的一种技术工作,以达到提升动物生活趣味、满足其心理需求、让动物展示出更多自然行为的目的),大大增加了动物的幸福感。

▲给大象修脚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最近,一部系列纪录片《开园啦萌友》面世,五集短片分别从动物的生老病死和饲养救助入手,向我们徐徐展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人类的观念变化可以为野生动物带来什么。

好的动物园需要良心

人类饲养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但“动物园”的历史并不漫长,原型是17世纪欧洲贵族的私人后花园。后来经过18、19世纪博物学兴起的带动,人类开始深入地研究动物,观赏性的动物饲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于是开始试图模仿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让动物进入相对开阔的空间生活,现代意义上的动物园就这样出现了。可以说,在今天动物园已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好的动物园不仅承载着游乐园的功能,更是研究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机构。

动物园设计师张恩权的文章《动物园的发展历史》介绍:“自20世纪以来,随着达尔文进化论地位的确立,细胞的发现和遗传规律的发现,开放式的动物园被创造出来。1907年,德国的哈根贝克动物园建成开放,在此推动下,在1993年,世界动物园组织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保存委员会联合制定了‘世界动物园保护策略’。如今,在这一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全世界的动物园成了进行科研和迁地保护、供公众欣赏并进行科普和宣传教育的场所。”

与此同时,张恩权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今的动物园不仅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科学提供了研究的场所,但是,动物园隐含的危机和对动物的福利又有多少呢?

▲受伤鸟类救助  图/红山森林动物园

2008年调到红山动物园任园长时,沈志军只有37岁,原本学习园林的他,最初抱着和大部分人差不多的态度,认为动物保护就是让物种能够存活。直到他看见长期圈养的动物一个个目光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