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加码!成本核算助推医院精细化管理深度发展

6月30日,财政部公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该文件根据《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以下简称《基本指引》)并结合医院的实际起草,旨在建立政府成本核算指引体系,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为医院在各个流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符合当前医疗改革大背景的成本核算体系提供了支撑。

将视角放大,近年来监管部门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规范与指引逐步完善,自2017年以来相关文件密集出台,希望能够为监管部门、医院共同建立一个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再下一城。

而在医院一方,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成本核算工作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既需要监管部门指明方向的指引,也需要医院自身改变。

成本核算成医院精细化管理监管重点

“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与管理体系”。——这是今年2月份卫健委财务司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解读中的关于当前背景的描述,高屋建瓴地为医院成本核算实践指明了方向。

在此之前,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文件中要求,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院全成本核算。

2019年,财政部颁布《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财会〔2019〕25号)明确指出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及相关定义。在同年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同样对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2020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从成本等维度评价运营流程等重点任务。

2021年2月3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院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核算方法、成本项目及成本的分类、设置成本核算单元等。

在本次财政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的说明文件中提及,征求意见稿遵循了《基本指引》的规定,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实务经验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同时进行了一些创新:

① 使部分现行做法能够符合规定,如将难以区分所属活动类型的费用计入医疗活动,成本范围与实务中的医疗全成本、医疗成本进行对应,单位管理费用的分配提供多种可选顺序等;

②在传统的科室、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专门增加了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DRG 成本核算等内容,并明确相关概念,提供了多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核算方法;

③规范了成本核算如何从财务会计取数,确保数据同源性和一致性。具体包括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与财务会计科目的对应关系,财政资金补偿费用包含的明细科目等。

由此可看出,逐步细化,逐步明确至实际业务层,逐步引导医院在各个流程中建立科学、有效、符合当前医疗改革大背景的成本核算体系,是近几年监管政策的主脉络。

一面是监管要求与指引的不断细化,一面是医院由于历史问题逐步修正与探索,处于不断解决现有问题的实践过程中。

攻克难题,信息化助力成本核算

医院并不是完全不会成本核算,而是在过往的业务模式中,医院的成本核算被没有受到高度重视。

在过去,大部分医院的收入依赖药品/耗材的加成,这种状态持续良久,直到国家逐步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再到DRG时代的到来,真正的触及到了医院原本的收支结构。

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通知,确定了北京、天津、河北省邯郸市等30个城市作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在DRGs付费形式下,单一病种医保部门只能支付固定的费用,在有限的费用下,医院将要在治好病人的前提下,自行承担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指出,一味用贵药、勤住院、多检查等成本完全落在医院头上。过往收支结构无法适应DRG背景下的时代需要,巨大变革之下,部分公立医院在亏损。

医院在成本核算上部分面临的难题有三:

其一,一些公立医院的组织架构无法适应当下时代的要求,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与后勤部门等组织之间缺乏协同与联动,无法明确成本更无法进行成本分摊,在预算使用上各自为政。

其二,一些医院缺乏一套体系化、业务化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也是监管部门在不断提出指引的意义所在。一些医院的成本核算机制尚不健全,包括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核算流程不规范、费用归集与分配标准不统一等,甚至在有些医院中,成本核算都不包含在会计体系之内。

其三,由于信息化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医院整体间数据联动出现差异,无法形成数据的有效处理与跟踪。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特殊在其大部分医疗支出的无法计划性,因为无法预测下一个患者的病症分组。故而需要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特定病种治疗的临床路径模拟,形成一套针对特定病种的快速临床治疗的解决方案。同样,某一病种有了充足的数据样本作为支撑,便可缩短医疗服务流程,达到节约成本之目的。

这三个难题,也是医院目前着力解决的大麻烦。

在各种解决方式中,借助具有成熟经验与方法积累的外部力量,也是多数医院的选择。

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些在医院成本核算道路上起步较早的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医院精益运营与数据服务公司望海康信自2003年创业伊始就意识到中国医保支付走向DRG是必然的趋势,最早的业务也聚焦在成本核算领域,历经了十八载行业耕耘与积累,从最早的医院成本核算服务机构逐步成长为业务涵盖ODR(以运营数据中心为驱动的医院运营)、HRP(医院资源计划管理)、DRG&DIP(专科专病管理),以及医疗供应链产业互联网等类别的综合性信息技术服务商。

在DRG进入试点之后,望海康信推出了DRG精益管理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包含基于智能编码、CHS-DRG分组器的DRG分组与质控解决方案,基于作业成本模型构造的DRG成本管理解决方案,基于预分组技术,实现成本与费用一体化控制的DRG控费解决方案,旨在合理消耗医疗资源的专病运营解决方案,以及打通DRG、成本与RBRVS的绩效评价解决方案等。

望海康信董事长兼CEO段成惠表示,“18年前望海康信成立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医院成本核算,很庆幸望海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过往的岁月中,凭借我们的成本核算积累与经验,我们帮助越来越多的医院构建了成本核算体系与数字化管理系统,让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变得更加效率。同时,望海康信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帮助医院进行部门间的数据联动,让整个医院生态变得数字化、智能化。这是一条经历过时间检验的正确道路,望海康信将继续走下去。”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