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20年: “改革初期是‘摸着石头过河’,入世后则有了浮标”

为了筹备入世,中国修改了几万条对市场经济而言“不合时宜”的条款,在观念上、实践上和制度层面彻底革新。

在一些新兴议题上,很有可能是先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在少部分国家内部达成一致,经过全球认可后,再通过WTO向全世界普及。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1年7月7日,一艘远洋滚装轮在连云港港东方公司码头装载汽车出口英国。 (IC photo/图)

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二十周年,在这20年里,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最大的受益方——GDP跃至世界第二,同时也是最大的贡献者——根据此前WTO研究和统计司的数据,20年里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翻番,中国进口总额也增长了将近6倍,中国2020年的进口已经占到世界货物贸易进口总额的12%。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加入WTO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关税总水平由15.3%大幅降至7.5%以下,远低于入世承诺的10%,更低于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国入世实现了与世界的共赢。

加入WTO是一项大胆而成功的尝试,但当下贸易保护主义渐起,WTO的命运又会与中国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联系?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外交中心主任李巍,共同探讨中国入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受访者供图/图)

“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南方周末:入世20年,中国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和入世之间的关系?

王辉耀: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我们入世以及前期的入关谈判筹备了近15年,可以说入世贯穿了改革开放前期的整个过程。原来我们所有的贸易活动都是被几十个国营国家贸易公司垄断,进出口必须有配额,加入WTO意味着所有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打破了原来的垄断。为了筹备入世,中国修改了几万条对市场经济而言“不合时宜”的条款,在观念上、实践上和制度层面彻底革新。

可以说,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入世后,中国对全球GDP增长贡献多年保持在30%以上,中国和WTO可以说是互相成就。

屠新泉:入世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早期的改革只是在一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如果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试点式改革,那从加入WTO开始就是“自上而下”的系统性改革了,不像以前那样“零敲碎打”。因为WTO给了你一套现成的市场经济标准,这不仅仅关乎关税问题,还是一种经济市场体制的顶层设计,只不过这种顶层设计不是我们主观去设计,而是通过引入国际规则的形式来实现,如果说改革初期是“摸着石头过河”,入世后则有了浮标。

李巍:中国入世对国内经济和整个外交层面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把40年改革开放分为前20年、后20年,那么前20年中国在艰难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