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海绵城市”项目,“这次超过了承受极限”

郑州市内五区(金水、二七、中原、管城、惠济)有雨水管道1422.7公里,收水井6.48万座,下穿立交雨水泵站31座。

海绵城市达到的效果最多是“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难以收纳极端情况下的水量。

责任编辑:张玥

自2021年7月22日凌晨起,郑州雨量转小,暴雨肆虐的战场转移到了河南鹤壁、新乡。

建设“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指的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良好“弹性”。郑州在2016年成为河南省“海绵城市”试点,鹤壁则在2015年就成为首批“海绵城市”国家级建设试点。

面对暴雨,“海绵城市”项目功效如何?城市排水系统还存在什么问题?

郑州暴雨中,车已成“船”。 (视觉中国/图)

郑州整体排水系统仍有欠缺之处

林晓就职于南方某城市公用水环境治理公司,负责城市排污和排水工作。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通常来说,城市排涝的模式都是管网收集雨水,汇入城市内沟渠或内河后,排放到外河和外海。如果降雨量太大,内河水位过高,还会采取水泵抽取的方式强排。

2021年5月,郑州市相关部门专业人士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说,郑州三环以内绝大部分区域排水管网设施已初步完善,但郑州整体排水系统仍有不少欠缺之处。

例如郑州市没有统一的管道建设标准,部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小管径排水管道仍在运行,排水能力不足。许多大型排水设施超期服役,长期满负荷运行,使设施老化严重。

因城市框架不断拉大,设施管理范围也日益扩大,但相应人员、设备、基地等配备速度滞后,不能满足当前高标准管理需求。还有部分排水设施建成后,长期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