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发布“红色警告”:部分气候变化后果已无法逆转,需谨防“气候临界点”到来

全球气温将会在2030年上升至摄氏1.5度,比此前的预测结果提前10年,气候变化的灾害性影响正在逐渐逼近。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刚刚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指出在所有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温都将至少达到1.5℃。在最具雄心的低排放情景下,全球升温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达到1.5°C,这比此前预测结果要提前10年时间,且其后将超出温控目标到1.6°C,并在本世纪末回落到1.4°C。

换言之,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在科学层面上仍存在可能性。

IPCC是联合国框架下牵头评估气候变化的国际组织,旨在提供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认知状况、气候变化原因、潜在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综合评估。目前IPCC正处于第六个评估周期。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将第一工作组报告称作对人类的一个“红色警告”,该报告梳理和研究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相关的物理科学基础。它着眼于最基本的讨论,例如,人类活动造成的排放让全球气候系统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现有水平的升温会带来怎样的气候影响,以及气候影响如何随着排放和全球温度的上升而恶化。

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AR6 WGI)是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和2018年《1.5度特别报告》发布以来对气候科学知识的首次全面更新。第一工作组报告由234名作者完成,并获得了195个国家政府的通过。

“气候临界点”将会到来?

第一工作组报告中也包含了对“气候临界点”的描述。尽管发生概率较小,但气候临界点一旦被突破,就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灾害性后果包括冰原崩溃、海洋环流突变、复杂的极端天气事件和远超预估的全球变暖幅度。尽管可能性较小,但这类事件也不容忽视,必须纳入到风险评估之中。

根据报告预估,全球升温超过1.5℃越多,就越可能面临难以预测的严峻风险。这些“临界点”事件可能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发生,即使全球升温保持在可接受的幅度内,也不能完全排除气候系统到达“临界点”、发生突然巨变的可能性,如南极冰盖迅速剧烈融化和森林枯萎。

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Mary Robinson)依旧对温控目标保持信心:"IPCC的最新报告指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的机会非常渺茫,但在科学上仍存在可能性。这种紧迫情况不应让我们陷入绝望,相反,它应该推动我们立刻采取行动。对于那些试图争辩说这‘太难了’或‘太晚了’所以不值得争取的人来说——这份报告也提醒我们,每一个零点几度的变暖都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必须尽其所能,避免错失实现1.5℃目标的行动窗口。"

实际上,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已经是3000年以来最快的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报告保守估计,自2006年以来,人类活动影响了大部分海洋热浪的生成。

山地和极地冰川则将在数十年或数百年内继续融化,而冻土层融化导致的碳流失在千年尺度上看也是不可逆转的。由于冰原融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在最高排放情景下,全球海平面上升平均值有可能超过预期——到2100年上升2米,到2150年上升5米。而即使在最强有力的减排情景下,海平面仍将在未来数百年或数千年继续上升。

急需更强有力的减排措施

科学家们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各国还需控制二氧化碳以外的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甲烷排放尤其重要。全球持续变暖将对自然造成破坏,因此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限。

这一变化正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日前,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进一步加剧。并且随着全球变暖,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

全球最大保险经纪公司怡安集团(Aon)年初发布报告称,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了970亿美元的保险损失,较本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40%。该公司报告显示,若将保险损失和非保险损失均包括在内,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达到2680亿美元。

而要避免全球进一步变暖,第一工作组报告认为,各国必须推行“净零计划”。二氧化碳去除技术是帮助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工具,但只有在实现快速、深度减排的前提下,这类技术的应用才会有效。

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和融资特使马克·卡尼(Mark Carney)看来,"IPCC的评估对我们理解气候危机的规模、应对危机所需的政策和战略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基于科学研究的结论,确定相应的政策、商业和融资决策的雄心。IPCC报告应该成为企业董事会的必读文件,推动企业决策者立即采取行动。"

第一工作组报告描述了五种不同的社会经济路径(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下,未来全球气温的趋势。 除了最低排放情景外,其他所有情景中的全球升温都将在2021年至2040年间突破1.5℃,并将保持在1.5℃以上,直至本世纪末。

而走向与近期现实中的排放趋势最接近的是第一工作组报告中的SSP2-4.5情景。现实排放趋势考虑到了各国提交的国家自主贡献。在这个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上升,并在本世纪中叶前后趋于稳定,然后开始下降,在本世纪末前下降幅度最大。甲烷和二氧化硫排放继续上升,在本世纪中期开始呈下降趋势。氧化亚氮排放将有明显的上升,直到本世纪下半叶才开始下降。到2100年,对全球升温的最佳估计为2.7℃。

这是自1988年以来IPCC发布的第六份报告,且或将成为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的各国气候谈判基础。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主席、英国商务大臣阿洛克·夏尔马(Alok Sharma)在报告发布后呼吁,未来的十年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指导、承担责任,保证1.5℃目标的可行性。

网络编辑:解树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