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义与利

在合作商户们的眼里,万达一直是很“讲义气”的。

2020年1月28日,武汉封城的第六天,万达广场的租户们听到了减免租金的传闻——起初人们将信将疑,但消息很快得到证实,弄得许多人激动万分,一宿没睡。

在万达看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在那段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的日子里,“同生共死”的态度显然更加重要。

减免租金的三天前,也就是2020年1月25日,万达集团刚刚宣布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帮助武汉人民抗击疫情。就像2021年7月21日,为了支持郑州抗洪救灾,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万达集团通过郑州市红十字会捐款3000万元。

但在万达社会责任体系里,捐款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社会责任,早已融入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看似平凡的每一天里,得到了承担。而这份责任,也让万达拥有了更长远的眼光,并获得了更长期的回报。

这是万达的“义”与“利”,它们共同推动这家企业一路前行。

疫情里的义气

2020年,在抗疫行动展开的第一时间,万达就参与其中了。

武汉的万达瑞华酒店和嘉华酒店成为定点酒店,共接待近400名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

鲜为人知的是,在服务援鄂救援队期间,万达酒店管理集团还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共同合作编撰出《酒店业新冠肺炎防疫手册》,解决了酒店业普遍面临科学防疫“无章可循”的问题。

但防疫之外,问题同样严峻。

疫情的影响,让武汉乃至全中国的中小商户们瞬间陷入困境。

“这时候,没有比共进退更好的选择了。”万达商管集团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当时情况紧急,万达的方法倒也“简单粗暴”:“减免租金”!全部免除全国已开业万达广场内所有商户2020年1月25日至2月29日的租金及物业费。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万达已在全国开业323座万达广场,入驻商户超过6万家,这次减免总金额超过40亿元。

“保商户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万达的抗疫举措,很多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

当年2月过后,随着商家逐步恢复经营,万达宣布了第二个决定:如合作商家在恢复经营后现金流困难,可申请延期缴纳3月和4月的租金及物管费,最长可延期至2020年12月底缴纳。

事实上,万达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商户现金流的问题。疫情暴发后,万达商管集团联合微众银行迅速推出商家纾困融资方案,预计至少100亿元资金驰援中小微商家。商家通过线上申请,最快可于当天获批。

很快,万达商管又联合约十家金融机构,继续为万达广场商户提供专项优惠利率贷款。

在疫情平复,万达广场全面恢复营业后,万达集团又自掏腰包向全国消费者发放了总额4亿元的“万达广场消费券”,高密度举办各类营销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带动万达广场的客流和销售,快速恢复和提升。

万达广场工作人员在万达广场进行消杀工作,保证消费者安全。

应该说,万达在抗疫中的主动付出,也是有回报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万达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商户表示,万达在疫情期间的表现,坚定了他们跟随万达发展的信心,这些支持将帮助万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随着2020年8月8日拉萨万达广场的开业,万达广场已经实现了全国所有省份和省会城市的覆盖,而到2021年底,全国万达广场的总数将超过400家,进一步扩大万达集团在行业的领先优势。

为了15万人的艰难决定

事实上,在疫情复工复产期间,万达还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把原本定于2020年下半年开业的江苏昆山经开、南通海安两座万达广场提前到当年上半年开业。

在疫情的重压下,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但万达做得很果断,他们的解释是,因为这两座广场一开业,就能解决8000人就业,其中一半以上是大学生。“万达上下一直有这根弦,就业是‘六稳’‘六保’之首,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定的重中之重。保开业,就是保就业。”

所以,在当年5月初,尽管疫情仍未退散,但万达内部已经明确了“全年开业45个万达广场”的目标不变。

数据显示,2020年万达集团全年新开业45个万达广场、74家万达影城、14家万达酒店,累计为社会创造服务业就业超过15.4万人,其中大学生超7.8万人,约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1.3%。

“万达广场是全国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实体商业平台,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36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全国新增就业岗位的1%,这一点我们也是很自豪的。”万达集团一位负责人说。

疫情让招聘变得很特殊,但也让他印象深刻。

2020年5月,万达集团联合人民网举办了“大学生云招聘”活动,在线宣讲万达集团的招聘信息,主持人还现场连线采访了上述万达广场的招聘现场。

万达集团提前开业的海安万达广场相关负责人在专场云招聘活动中与人民网主持人联线介绍招聘职位。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现场招聘,我们就联合人民网举办了大学生云上招聘会,在线宣讲,近40万大学生在线观看了这场活动。”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一年万达还参加了全国工商联主办的“知名企业湖北行”专场招聘活动,在湖北地区,定向推出就业岗位数千个,帮助湖北恢复经济。

2021年4月,万达宣布推出“2021年春风行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万达集团2021年计划新开业50个万达广场,将为社会新增2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大学生10万人;二是在全国两百多个城市的万达产业中设立1000个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三是在全国100座城市万达广场建立就业服务中心。

万达保就业的举措,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万达集团保就业的行动,还特别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他们在网上给万达点赞,向万达投简历。承担责任,让万达的品牌在年轻一代心里扎下了根。

碳中和的先行者

除了关心人,万达同样关心环境。

在过去5年里,全国万达广场累计节能1.5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2020年12月30日,万达集团发布了《2021年-2025年绿建节能规划纲要》,这已经是万达推出的第三个绿建节能“五年规划”。

万达是中国企业绿建节能的先行者。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没有强制规定的情况下,万达集团主动推行建筑节能。2011年,万达集团推出第一个节能减排五年规划,建立绿建节能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规定2011新开业项目必须取得“绿建设计”认证,成为中国首家全面推行绿建节能的大型民营企业。在2016年至2020年的第二个节能减排五年规划中,万达再度提高标准,除了所有新建项目必须取得“绿建设计”认证外,新开业项目必须取得“绿建运营”认证。

广州白云万达广场是中国首个获得二星级绿建设计标识的大型购物中心。

为确保万达广场绿色节能运营,万达自主研发了万达广场“慧云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16个子系统,连接全国万达广场超100万台设备、300万个点位,每年产生1000亿条运行数据,通过运用大数据建模,实现对万达广场智能管理,平均每个广场每年节省能耗费用达48万元。

万达还基于BIM技术推出建筑项目开发、建设全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筑云系统,形成大型商业建筑从设计、发包、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控体系,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绿色建造。在制度保障和技术加码的双重推动下,万达的绿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0年年底,万达累计获得绿建认证862项,其中设计标识538项,运行标识232项,绿色饭店标识83项,绿建认证项目数量在全国企业中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2月,商务部公布的315座绿色商场中,有73座万达广场,占比超23%。

万达集团新推出的“五年规划”对绿建和节能提出了更高标准。2021-2025年,万达要完成30个绿色商场、20个绿色饭店标识认证。预计万达广场在新的“五年规划”期间,节能降耗力度更大。

绿建不仅让万达成为环境友好的企业,客观上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沉淀了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改造一座贫困县

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投入了多少钱和多少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方面,万达集团为人所熟知的行动莫过于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丹寨县了。

万达集团于2014年开始选择对口帮扶贵州丹寨,在全国首创“企业包县、整县脱贫”的精准扶贫模式。

万达丹寨包县扶贫,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计划:以旅游产业为核心,通过打造一座旅游小镇,带动丹寨全面发展。“我们精心规划,为丹寨捐资建设了一座极具苗侗风情、非遗特色的小镇,小镇2017年建成开业后,我们又安排了五年的投资计划,每年新增项目,持续提升小镇的功能和品位,增加建设会议中心、锦绣剧场、水上乐园、温泉度假酒店、丹调图书馆、环湖跑道等内容,一步步把小镇升级成国内一流度假区。”万达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说,万达不仅负责建设小镇,还负责运营,“集团拿出了企业自己的优势资源,通过举办扶贫论坛、轮值镇长、全国非遗周等等重大活动,很快就在全国打响了丹寨旅游的品牌。”

数据显示,万达帮扶丹寨先后捐资超过23亿元,丹寨小镇开业四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500万人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丹寨超过40亿元。万达丹寨扶贫帮助全县5.6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9年丹寨成为黔东南州首批整县摘帽的贫困县,比计划提前了两年,在贵州省脱贫成效考核中列全省第一。丹寨由默默无闻变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县城,旅游产业成为丹寨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万达丹寨扶贫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万达集团两次获得国家脱贫攻坚奖表彰,丹寨扶贫项目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减贫最佳案例”。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万达集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表彰大会。

“现在的丹寨焕然一新,老百姓对家乡都倍感自豪,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我们每次去丹寨,看到丹寨人的笑脸,都觉得收获满满。” 一位参与丹寨扶贫工作的万达员工谈起丹寨的扶贫成效也显得很自豪。

企业的终极目标

万达集团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使命,把社会企业作为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们认为企业为社会而存在、发展,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在这个角度上,他们的“利”与“义”,完全一致。而万达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显然与这种发展逻辑息息相关。

作为一家超大型企业,万达有着超强的辐射能力。努力做好生意,就能惠及商户,繁荣市场,也能拉动就业,扶贫济困。就像节能减排,既是企业自身的需要,又能为公司储备面向未来的能力。

何况,这一切并非没有回报。

万达集团的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万达集团在品牌建设中,正是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核心。“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投入扶贫攻坚,支持‘六稳’‘六保’,抗击新冠疫情,承担社会责任走在全国企业的前列,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承担社会责任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企业品牌变得更有力量。”

改变纯粹的公益思维,从上到下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履责理念,正是万达一直以来的思维方式。比起单纯的捐款捐物,或者运动式的帮扶,改善周边商业环境,善待合作伙伴,努力吸纳劳动力,关注环境发展科技……凡此种种,或许可以更加深刻地帮助社会。

润物细无声,这是万达的日常实践,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选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