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碳中和观察报告(2020-2021)

中国3060承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重要部分,相比发达国家在碳达峰时已完成工业化和能源转型,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充足时间(欧盟60年;英国59年;美国43年),中国面临的时间更紧迫(30年)、挑战更大。

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超过5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品增加值低、能耗高。同时面临很大的资金缺口。据清华大学《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报告测算,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资金缺口大概在70万亿~170万亿,仅能源系统新增投资高达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2.5%

这个过程中很多行业要进行颠覆性的变革。金融作为调节经济生产运行的重要工具,可以同时起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作用。研究报告聚焦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市场四项重要的绿色工具,考察了它们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在碳中和目标下担当的角色。

绿色信贷是助力碳中和的金融主力军

绿色信贷是绿色低碳项目最大的资金来源。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3万亿元,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广东省GDP11万亿元,相当于可投资一个“纯绿”的广东。交通运输、电力行业是绿色信贷主要的投资方向。

银行作为绿色信贷的主要发放者,近两年发放规模和管理水平在提升。根据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调研,六成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百亿,一半都有完善的绿色信贷组织架构。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披露了4年间绿色信贷减排折合二氧化碳,不仅从源头发放贷款,还从效果上量化评价绿色贷款的减排效益。

绿色债券是助力碳中和的金融特工队

由于银行负债端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绿色项目的时间较长,会导致期限错配。绿色债券可以利用自身在产品创新和期限的优势,为绿色项目提供灵活、到位的资金。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国。从发行主体看来,央企、国企是的主要发行商;交通、能源、水务是主要投资领域。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三峡集团、北控水务集团是发行规模领先的企业。

2021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被首次纳入,作为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房地产行业调研中发现,越来越多房企将绿色债券作为融资新渠道,一方面降低绿色建筑项目开发成本,另一方也可以缓解“三道红线”政策带来的资金紧张。

调研房企中80%实施绿色建筑认证,20%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对透明度的要求比较高,调研中发行绿色债券的房企,他们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环境信息披露完整度,整体上好于平均水平。

绿色基金是服务碳中和的投资新高地

ESG投资在全球兴起,其中的E-绿色投资占比最大。从新增绿色基金数量和投资机构的导向来看,中国绿色低碳主题基金的关注度在持续走高。在基金业协会新设立并备案的绿色股权基金数据从2014年的25只增至712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20年对234家投资机构调研的调研中发现,已有一半以上机构开展绿色投资研究,其中26%将绿色投资明文纳入公司战略。

调研选取运营超过半年的沪深低碳主题基金16支,聚焦主要、剔除重复,共得到100支绿色基金成分股。研究发现,低碳主题基金总体表现优于沪深300,特别是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经济冲击最大的时候,低碳主题基金跌幅远低于沪深300

100只低碳股票所在主要领域是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软件服务,其中,最受关注成分股是宁德时代,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商,被八成低碳基金持有。

研究同时追踪这些企业的绿色运营表现,发现仅22%制定气候变化制度或举措;40%公开披露环境制度或信息。它们被纳入“低碳”,更多是因为其所属产业,低碳运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碳市场是服务碳中和的重要基础设施

企业提升低碳运营能力的倒计时已然开启。2021716日上线全国碳市场,首批纳入电力行业2200多家企业,首周碳价越50/吨,随着碳中和目标迫近,将有更多行业会被纳入进来,碳价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不管是排控企业还是非排控企业,碳排放都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企业需有意识地进行碳资产管理。

观察报告最后建议企业从碳排查、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始行动,利用绿色金融的利好机会,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