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建行?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说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臻于完美,但通过对优秀履责实践的分析,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梳理出可资借鉴的经验。

2021年7月30日,南方周末发布2020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其中包括300强总榜单和银行、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榜单。在今年的300强总榜单中,建行以80.60分的成绩位列第二,这一排名比去年上升了11位。在银行业榜单中,建行位列第一,这是建行连续第二年位居行业榜首。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是南方周末发起的、一份超越了以财务回报为核心的评价榜单,是对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进行的综合评估。榜单连续发布18年间,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分排名在这份榜单上起起落落,也有企业因发生重大负面事件被一票否决,剔除榜外。由此,居于行业榜首,并在总榜中实现跃升的建行便值得关注。

如果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只代表了国内媒体智库的评价,那么不妨来看看国际机构对建行社会责任的评级。当前,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评价的国际机构中,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中文简称“明晟”,英文简称“MSCI”)的ESG评级颇具代表性,广受资本市场认可。2020年12月,MSCI公布新一轮ESG评级结果,建行评级从BBB级升至A级,成为中国银行业中唯一获得A级评价的大型金融机构。

建设银行福建分行信贷支持的海上风力发电项目


为山九仞,功非一日。在国内国际机构评价评级中稳步上升的背后,是建行社会责任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履责成效的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以“新金融”理念为引领,建行社会责任迈入了全新阶段。

新金融重塑责任内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应该与自身影响相匹配。

然而,面对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传统金融服务的功能显露出不足,这突出表现在:片面迎合股东对投资回报的要求,从而弱化了对社会大众、小微企业等“低收益”客户诉求的响应;过于追求当期和短期绩效,导致对经营中的潜在风险把控不足;盲目追逐新业态,金融资源脱实向虚,等等。

金融服务功能的不足,必然导致银行机构的履责成效与公众期望之间出现差距,比如对于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而言,金融的普惠性未能得以彰显;对于经济社会运行而言,金融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很显然,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内涵需要深化,金融的服务功能需要校准。建行旗帜鲜明地提出“拥抱新金融”,并不断阐释和丰富新金融理念。建行认为,在价值观上,新金融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金融向善、义利合一”的价值追求,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实现从资本转向人本,从客户思维转变到用户思维。升华到人民思维,从而更好地回应和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方法论上,要“跳出金融做金融”,用社会工作者的视角和金融工作者的专注,重修金融水利工程,将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在机构定位上,应充分认识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为大众服务的机构,理应根植大众、服务大众,而不是高高在上。在业务经营中,新金融应充分体现普惠性、共享性和科技性三大特点,普惠性要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得性;共享性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放平台资源、输出机构能力,让金融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科技性是指将金融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

新金融理念重塑了建行对银行机构社会责任的认知,使得建行社会责任工作在价值观念和战略方向上出现显著变化:一是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内生的文化基因、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二是社会责任工作逻辑从内部工作需要转向外部社会需求,并扩展到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三是社会责任工作重点确定为通过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来服务和建设美好生活。

拓展边界与坚守本源

认知决定行为。在新金融理念指导下,建行社会责任工作开启了新局面,不断拓展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履责边界,深化履责内涵。

2018年,建行推出“劳动者港湾”,将营业网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热饭、歇脚、喝水、充电、上厕所的地方。这项看似不起眼的举措,为数以万计的户外劳动者带来了便利,而且很快产生了“向上向善”的溢出效应。建行客户、公益组织等各类机构与建行合作,开展“劳动者港湾+”建设,防诈骗讲座、健康讲座、读书分享、司法普及、志愿服务等不断丰富着港湾的服务内容。有的港湾还走出了网点,走向社区和乡村。

建设银行劳动者港湾提供便民服务

在保障正常开展业务的情况下,将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开放,服务社会需求。这充分体现了企业与社会“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样的理念在建行实施的“金智惠民”教育培训工程也得以体现。在做好本行员工专业培训的同时,“金智惠民”面向行外赋能社会,特别是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学生和农民群体开展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增强社会公众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能力。培训不仅在课堂进行,也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展开。

润物无声,改变悄然发生。这些履责实践的显著效应是提升了社会公共福利,无论是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便利,还是提升全民金融素养,建行的服务对象都没有局限在与自身业务直接关联的利益相关方,而是面向社会大众,这无疑拓展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边界,为履责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成人达己。企业也收获了来自公众的由衷点赞——金融机构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如此亲民。

拓展边界并不是没有边界。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无论履责形式如何创新、边界如何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始终不变,这是任何一家银行机构的首要社会责任。稍有不同的是,建行将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从大行业、大客户延伸至小行业、小客户,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群体的融资支持。这正是建行所倡导的新金融理念的普惠性的集中体现,让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

建设银行深入小微企业了解金融需求

打造“惠懂你”APP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布设遍及全国乡镇农村的六十多万个“裕农通”金融服务点,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撑;创新推出“民工惠”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民工工资发放难问题。瞄准金融“弱势群体”的需求和社会痛点,是服务理念的变化,更是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


 服务下沉,丝毫没有影响建行作为国之重器的本色。相反,却为人们一贯认为的“高冷”的金融增添了温暖的底色。将企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大局,将解决公众需求作为业务目标,建行这种新金融履责理念的深化,带来了工作思路的开阔,业务拓展更加广泛,经营根基更加厚实,自身的发展也更具韧性。过去一年,在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的背景下,建行各项经营指标稳步向好。截至2020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1.45万亿元,余额新增均列市场第一。建行数字普惠模式成为央行制定普惠金融行业标准的基础蓝本。在零售业务方面,建行已经累计超7亿个人客户,这就是说每两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建行的零售客户。 

进阶的责任管理

责任理念需要在实践中落地,责任实践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提升绩效。

在推进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建行逐渐形成了一套精细的责任管理体系和工作方法,总体来看,涵盖了组织领导、战略推进、培训交流、信息披露等举措。通过高层引领价值追求、全行认同深入践行,以及科学精细的责任管理体系,建行的责任管理有了新的提升。

在社会责任组织架构方面,建行在董事会下设关联交易、社会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的基础上,又于今年在管理层设立了ESG管理推进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社会责任和ESG管理工作。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相关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总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推动社会责任战略和ESG管理落地并融入经营管理,保证了全行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的有序推进。

在战略推进方面,建行致力于将“服务大众、促进民生、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战略融入经营管理、客户服务、产品创新中,倡导和践行“共建美好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的理念,深化全行对推进社会责任战略、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理解。同时,提出和践行“带上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融合业务做公益”的公益理念,让企业公益慈善不仅只是企业行为,而是联合员工、客户和机构多方力量参与,实现公益慈善由单个企业到多方联合,凝聚合力。

建设银行开展员工支教活动

在培训交流方面,建行一方面加强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条线培训,增强全行社会责任管理的专业性。拓展与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开展ESG信息披露、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社会责任专项培训,提升全员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理解。另一方面,积极回应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等国际倡议,增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交流。

建设银行母亲健康快车紧急出诊

在信息披露方面,建行连续16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披露企业履责信息,报告披露了丰富的履责数据。为保证数据质量,报告进行了第三方鉴证。此外,建行还在官网开设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专栏,这有助于投资者、智库、评级机构及时了解其社会责任工作动态。无论是南方周末的社会责任评价还是MSCI的ESG评级,企业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启示和建议

“新金融”理念深化了金融业社会责任内涵,新金融实践证实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自身稳健发展并行不悖,且相得益彰。 在建行实践中,履行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捐款捐物,而是要用金融向善的力量,在经营管理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不断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客户营销和客户服务深化为共建共享与合作共赢关系,员工工作的社会价值得到挖掘和彰显,客户需求被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企业也赢得了发展机遇。

建设银行电商助力安康发展绿色茶园

从理念重塑、战略推进到实践创新和管理提升,建行社会责任工作在拓展边界和坚守本源中一步一步进阶。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社会责任管理、提升履责绩效而言,建行的履责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第一,社会责任理念需要适势创新。企业社会责任处在动态发展之中,伴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履责诉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更新社会责任理念,并据此开展创新实践。

第二,社会责任工作需要坚持长期主义。银行业社会责任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建行作为第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工作起步更早。从2007年发布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到如今评级评价位居行业榜首,这是长期坚持的结果。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应有长期耕耘的心态。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企业更需要坚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决心,良好的责任治理基础和履责实践将是企业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有力武器。

第三,社会责任管理需要保障机制。作为一项专业工作,社会责任管理需要系统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知识管理、交流传播等。南方周末开展的银行业社会责任调研评价显示,在调研评价的50家银行中,48%的银行没有制定社会责任专项规划,38%的银行没有设立社会责任相关岗位。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有所提升,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企业经营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也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说自己的社会责任履行臻于完美,建行也不例外。

在南方周末的银行业社会责任调研评价中,我们看到,相比其他行业,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普遍起步较早,信息披露相对规范,但是仍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面对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和ESG责任投资要求,银行业如何有效发展绿色金融值得期待。金融强监管持续发力,银行的合规运营仍需要不断改进。此外,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自身的企业公益基金会或专项基金、推进公益慈善专业化精细化的做法,也值得大型银行机构参考借鉴。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道出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天职。面对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金融业应该有更大的担当。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履责实践为金融和经济社会的协同健康发展探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