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冒进”、运动式“减碳”,应如何纠偏?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试点各有18个和42个。提目标其实并不难,但现在回看,有相当一部分目标是提了,没有任何落实的行动。

对于碳达峰峰值的理解,不能太过于机械。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的情况来看,碳排放存在一个长时间的高位平台期,在这一阶段增长不显著、表现出一定的波动,存在多峰凸起,而不是单一的峰值。管理部门应有科学的认知,碳排放在一定范围内的波动与起伏,是正常现象。关键要看长远态势,碳排放的潜能是否释放。

四十年的碳减排应当考虑代际的公平性问题,下一代会更富有,中国2050年人均GDP可能是2020年的2.3倍。减排任务可以留一些给未来的“富人”,而非全压给现在的“穷人”。

碳的定价与中和必然带来一定的代价,随着双碳目标逐步由顶层设计转向实际推进阶段,生态补偿、财政转移、地区经济提振、工人救助再就业等公正转型措施必须及时到位,为双碳目标的有序公正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1年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碳中和“跑偏”的表现: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 (农健/图)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年来,碳中和的概念不断出圈,如同一把柴火,引燃了多个行业的减碳行动,甚至出现了过热的迹象。

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跑偏”的表现: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

矛盾的是,在碳中和“帽子”满天飞时,2021年上半年,全国9个省(区)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10个省份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

碳中和是四十年的长期目标,绝非短期的炒作和跃进。当下有哪些减碳的误区?如何把握好减碳的节奏?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释疑。

明里喊减碳口号,背里搞高碳冲锋

南方周末:近期中央多次强调纠正“运动式减碳”,警惕“碳中和冒进”等,你观察到了哪些“跑偏”的表现?

柴麒敏:一个表现是空喊口号、没有行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后,从2010年起,我国先后开展了三批共计87个低碳省市试点,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提目标其实并不难,但现在回看,有相当一部分目标是提了,没有任何落实的行动,该批的高耗能项目还是批,该上的工业园区还是上。很多企业也觉得,“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一定要落地。

2030年前达峰,意味着还有10年左右的发展窗口期,让产业相对平稳转型。希望地方政府能用这个时间,作出对产业、地区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决策。我们枕戈待旦在国际谈判争取来的空间,并不希望国内的部分行业和地方轻易就错失了,要用得有价值。

潘家华:“运动式减碳”以政府居多,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盲目性,只顾其一而忘却其他,例如南方一些地方,毁掉森林搞光伏发电、未经论证就设立抽水蓄能电站等。企业中也存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央企,没有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