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成就千种人生

8月20日,离正式开学还有几天的时间。不少教师和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准备“告别暑假”,新学期的步伐已经走近。

而此时,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蒋洪涛已处于忙碌的状态中,工作节奏宛如旋转中的陀螺,一刻不停。整个暑假,这个陀螺都未曾停下,从招募新生到筹备开学,保持着高速运转。

蒋洪涛在国华纪念中学(以下简称“国华”)任教了17个年头,如今已是学校副校长。

“能在国华当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蒋洪涛如是说。

▲蒋洪涛在国华任教了17年(受访者供图)

师者

“天上掉馅饼,”这是蒋洪涛对国华的初印象。

2004年,蒋洪涛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则教师招聘信息,招聘的学校正是位于佛山顺德的国华纪念中学。

关于学校的介绍,白纸黑字写着:学生享受高中三年学费、食宿费全免。学校还提到,每个月还会给学生发“零花钱”,甚至如果学生考上了大学或者研究生,其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由学校承担。

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智能手机”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词。看到报纸上的这番描述,蒋洪涛半信半疑,真的有这样的免费学校?思考许久后他决定到顺德一探究竟。“眼见为实,”这是蒋洪涛当时来学校踩点的最大感受。

2002年,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和他的女儿杨惠妍捐资2.6亿元创办国华。到这里上学的学生有两个“铁”标准——家庭贫困和成绩优秀。实地了解的这一切,真正触动了蒋洪涛,也让他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

“我在十几岁的时候,都还没穿过新衣服、新鞋子,只能穿别人的旧衣服。”蒋洪涛出生在湖南的偏远大山里,温饱尚且艰难,读书更非易事。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蒋洪涛就只能每周回家一趟,因为学校离家有近十里路。初高中的时候,家里实在难以负担他的学费,东拼西凑向亲戚借钱才得以让他顺利完成学业。

到了大学,蒋洪涛选择了免学费的师范专业。这是“家境难”和“想读书”之间的平衡点,也是蒋洪涛的一个心愿——我淋过雨,所以想给孩子撑把伞。而来国华教书,与他的这个心愿不谋而合。

“学校对这群孩子的关注,不仅是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更是改变了无数个家庭的命运。”蒋洪涛坚定地认为,尽自己全力去帮助这些孩子走向成功,是国华每一位老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办学的初衷。

 ▲不少毕业生会给蒋洪涛寄明信片(受访者供图)

那一年,27岁的蒋洪涛已是湖南永州某重点中学的中层干部,但他还是选择了来国华,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在国华,还有许多老师像蒋洪涛一样,放弃原有积淀,到这里重新出发。

早在2002年,国华成立之初,校长季德华就已来到这里。当时的国华,一切都还是未知,选择来国华是个“冒险”的决定。对于是否过来,他也曾有过担忧,但思考的并不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而是担心“万一做不好这份工作,我会愧对学校创办人的重托,对不起学生和老师”。

2005年,尹春霞看到招聘信息后,连夜坐火车从湖南株洲来到顺德,回去时已经写好了辞职信。虽然在这里人生地不熟,虽然有其他更合适的机会,但尹春霞直接卖掉了湖南的房子,带着家人到顺德买房扎根,“我没有给自己留下回头路。”

造梦

从德育处老师到副校长,尹春霞一直有个“特权”,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她,她几乎混迹在所有的学生群里。尹春霞自豪地提到,她朋友圈约2/3的好友都是国华的毕业生,也经常接到毕业生的电话,听他们讲述最近的生活。“谁本科毕业了、结婚了、生小孩了,我很开心校友们愿意与我分享。”

▲从德育处老师到副校长,尹春霞经常和学生打交道(受访者供图)

有的孩子,已经到欧洲研究宇宙学;有的孩子成为了科研人员,为国家安全做贡献;有的孩子选择创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看着、听着他们的动态,尹春霞时常想起新生入学时,几乎所有孩子都说要当老师和医生。令人感叹的是,三年过去后,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梦想。

曾几何时,“老师”和“医生”是不少国华的孩子入学考核时提到的“梦想”。孩子的回答大多分成两类“固定格式”,一类是因家人生病,立志要当医生解除亲人的疼痛;一类是曾受老师帮助,希望能像老师一样成为温暖的人。但是,这两类积极的梦想背后,听不出孩子们心中的“我”。

正如很多国华老师所说,我们要尽自己全力,去帮助孩子走向成功。而在国华,成功并非只会读好书,更是探索“做好事”以及“我是谁”。为此,国华打造了许多特色教育内容——万米长跑、80华里远足、一日打工体验等,磨练孩子的意志,让他们懂得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的重要性。特有的“思齐课”,由校长季德华直接授课,激励孩子树立高远的志向。国华讲坛、丰富的社团等开阔了孩子的眼界,让他们探索自己心中的热爱。

▲国华纪念中学的校训(受访者供图)

曾有一位校友和尹春霞分享喜讯,提到自己将要到欧洲去学习宇宙学。尹春霞笑言,如今她依旧没明白宇宙学的研究内容,但这种感觉实在很奇妙。“一开始很惊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选择那么特别的领域。”

后来,尹春霞了解到,是一场国华讲坛影响了这个孩子。在那场天文学主题的分享中,他第一次知道了虫洞、外星人、暗能量......短短一个半小时,足以打开他探索未知宇宙的大门。很多时候,解锁孩子内心的梦想,仅仅需要一个瞬间,这颗偶然种下的种子,便能一路陪他走下去。

尹春霞对这位校友的印象很深,“他也很会弹钢琴,多才多艺。”提起国华孩子们的才艺,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其实国华的学生基本上都有一技之长。

钢琴、古筝、琵琶、国画、街舞……在来国华之前,不少学生都没条件真正接触过这些。尹春霞清楚地记得,一位校友打电话跟她倾诉时,曾提到因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而感到自卑。

“尹老师,到了大学,我发现我除了能读书、能拿奖学金,其他好像什么都不会了,我还是很自卑。”校友的这句话,听起来很“凡尔赛”,但是尹春霞能读懂他们的难过。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心思比不少城里孩子更为细腻、更为敏感。

这启发了尹春霞和其他老师,如今国华已有二十多个社团和三十多门兴趣班必修课,囊括音体美、文学、科技创新等,还会给孩子配发免费的乐器或其他工具。“总有一门适合他们,学校也要求每个孩子至少选一门。”

在不少人眼里,这群来自大山的孩子应该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读书,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玩物”上。

但是,徜徉在琴棋书画的校园里,孩子们绽放笑容,陶冶情操,懂得享受有情趣的人生。尹春霞不会忘记,有孩子到大学之后依旧坚持弹吉他,在朋友圈写道:“又是一个阳光洒进窗台的日子,我弹着吉他享受了半日美好时光。”她也不会忘记,有孩子寒假时大包小包回家,非得背上小提琴,说要回去拉一曲给奶奶听。

在读大学、甚至工作后,在某个郁闷的时刻,这件“玩物”会陪伴大家度过不愉快的时光,成为生活中解题的钥匙。

筑家

提起孩子在社团学习后的真实水平,尹春霞突然会心一笑。

“每年的中秋晚会、元旦晚会,杨国强先生都会来亲自参加,孩子们就趁机在全校师生面前秀一把。”尹春霞打趣道,大家的艺术表演水平确实不如专业的,有些大型的管乐团、民乐团合奏,似乎没有行云流水的旋律美,只能说“比较整齐”。

不过,她的言语中并没有任何的“嫌弃”,有的只是长辈的爱意。事实也是如此,尹春霞提到,国华的师生情比普通学校要更深一些。

在其他学校,孩子周末会回家,一周以来的喜怒哀乐都能跟家长倾诉。但在国华,孩子只能寒暑假回家,老师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家长要多得多。

2021年的春节,对于国华师生来说更是特别。为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我国多地发出倡议,号召务工、学习人员就地过年。

国华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响应号召,学校和家长沟通后倡议全校学生留校过年,而全体老师也都留了下来。对于这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残忍的”,但是面对疫情,无人敢拿健康安全去作赌注。

为了缓解孩子们的思乡之情,学校特地办了很多活动,比如竞技比赛、趣味游戏、张灯结彩、包饺子、吃团年饭。除夕那天,学校摆了许多大长桌,几百位师生一起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吃了团年饭。大年初一,校长和老师给每个孩子派了红包,还在里面写上祝福语,让留校生活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对于这个春节,准高三班主任徐建军印象也很深刻。“肯定都会想家,我们只能多办些活动去冲淡这份难过,多陪陪孩子们聊聊天。”在短暂的交流中,徐建军给人的感觉像一位不苟言笑的父亲。

▲在学生心中,徐建军像是不苟言笑的父亲(受访者供图)

他对班里孩子的关心,更多时候只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认为“润物细无声,尽在细节处”。提到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徐建军是有条理的“一、二、三、四”,逐一分点叙述。看似平淡如水,而班里孩子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贪玩却聪明的孩子,成为了他心中的清华北大“未来学员”;平日闷不作声、参加辩论赛时头头是道的孩子,被他“任命”为学习委员,每周主持好题分享;因排名失利哭着要“退学”的孩子,听过他语重心长地安慰数小时……

有一个孩子,曾在徐建军担任班主任不到一个月时,给他写过这样一张纸条——“感觉您像我的父亲。”

如常

8月初忙着全国招生工作的收尾,后来又忙着召集学生隔离14天回来开学……蒋洪涛、尹春霞、徐建军等国华老师,已经充实地“过完”这个暑假。

时隔多日,学校现已开学,徐建军是高三的班主任了。他提到,步入高三后,学生需要暂时把“玩心”收好,状态也要和高一高二有所不同了,这将是一场“硬仗”。但与此同时,徐建军也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会陪他们进考场的。”

2002年9月成立至今,国华纪念中学已步入第20个年头。这些年里,一切似乎都没什么不同。老师依旧忙碌、学生依旧上进,这里依旧是大家心中的“第二个家”,一切如常。

但是,这些年国华也一直在求变,学校特色教育的尝试一直都在进行。自国华成立以来,校长季德华一直致力于探索“互联网场景下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

▲2002年至今,校长季德华一直陪伴国华成长(受访者供图)

2021年,更大的一次“改革”已出现。季德华开始兼任北滘中学校长,并从这个秋季新学期开始,开设北滘中学 “国华创新班”。“国华创新班”的学生所有费用全免,由两校优秀教师任教。这也是国强公益基金会支持北滘中学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举措。

步入9月,季德华任北滘中学校长的聘书合同正式生效,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开始兼顾国华与北滘中学的工作了。在季德华的“牵线”下,“国华园”向北滘中学学子开放,增进两校学子的交流。

兼顾两所学校的压力很大,任务也很重。如今,季德华多了个“6点钟校长”的称呼,“没有人喜欢6点上班,但是我的工作需要这样,我就一定会做到。”

不过,当聊到对未来的期待,季德华没有提到他的生活,只是说了一句话:“很希望工作上的各方面,都能够尽快按照预定的设想上轨道,快速进步。”

在40年教育从业经历里,做过最引以为豪的一个决定是什么?“选择来国华纪念中学,”这是季德华给出的答案。

或许,这也是不少国华老师心中的答案。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