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为“人”松绑

这份涉及数千亿资金、需要多部委合作协调的文件从起草到最终公开发布,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这也是科研人员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各环节审批手续太多,占用了大量科研人员认认真真做研究的时间。”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16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科研经费改革,将给研究者们以更好的环境进行科学创新。图为山东大学一角。 (视觉中国/图)

2021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份涉及数千亿资金、需要多部委合作协调的文件从起草到最终公开发布,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起草和下发,并且由国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这样的速度非常罕见。”李玉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总会计师,也是该意见的起草人之一。

通常,重大改革意见从筹备、起草到最终发布至少要近一年时间,由“国办”下发,更意味着这不只是一项规章制度,而是带有强烈的政策导向和社会指导意义。

这可能是近十年来在全国科研创新领域最具突破力的一次改革。

精简、放权、减负、松绑,在意见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条款,文件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给研究者们以更好的环境进行科学和技术创新。

2021年3月的全国“两会”,“创新”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这背后也有“真金白银”的支持,据财政部数据,2013至2020年,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2.3万亿元。2021年,在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的情况下,科技支出预算仍达3227亿元。这还不包括地方财政的投入,国家财政对科学技术支出的数字已经连续攀升多年。

多位高校研究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意见》出台之前,科研经费管理和报销制度已经出现了“被滥用”和“不够用”的矛盾。前者是因为部分科研人员对资金的严重浪费,后者则是由严苛复杂的资金监管所导致的问题。

如何让科研人员更好地支配研究资金?这项政策改革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

“用打酱油的钱买醋”

李玉杰基本上全程参与了《意见》的调研、讨论和起草过程,“速度快”并不意味着“简单”,他解释,“表面看这只是一项有关资金管理的政策,但背后协调了财政部、科技部、人社部、司法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门。”

财政部管理资金的进出,科技部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无纸化报销则要与国税局进行协调。

针对研究中的设备采购等涉及政府采购法的内容,意见出台前也曾向司法部进行确认。李玉杰说,“目前的这条设备采购规定是协调了司法部解释的,相当于给科研人员提供了绿色便捷通道。”

最关键的还是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