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神舟十二号指挥中枢侧记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下面通报返回舱第四次落点预报……”“北京”是任务指挥所的代号。它背后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神经中枢。

全体试验队员是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准备心态在开展工作的。在飞控中心会议室,神舟十二号返回的几个小时前,王丹这样跟现场记者说。

在过去的92天中,飞控中心实施的是24小时不间断跟踪测控。而接下来,天舟三号又将发射,为空间站进行物资补给,飞控中心的工作还在继续。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宣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现场响起一片掌声。(南方周末记者高伊琛/图)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下面通报返回舱第四次落点预报……”

“北京”是任务指挥所的代号。它背后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飞控中心)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神经中枢。“所有传往飞船的指令,首先从这里发出;所有收集到的数据,也都在这里汇聚。”神十工程纪录片《天地神舟》中曾如此介绍。

2021917日,神舟十二号即将回家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在这个指挥中枢见证了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回归。

第四次落点预报后,一台医监机、两台医救机朝落点移动,地面上,三组救援队呈三角分布,正在待命,随时救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通信机将画面实时传回,屏幕上,离地高度还剩1000米,数字向下跳动,信号直观。返回舱即将落地,现场气氛紧张,环境音变得嘈杂。

人们盯着眼前的大屏,降落伞歪斜着向下,落地那一瞬间,传来一声惊呼,“到了到了”。13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也意味着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整个过程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五个“首次”: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进行径向交会;神舟飞船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将发射多艘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执行天地往返运输任务。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助理王丹在现场介绍,他们通过这次停靠飞行,对适应长期停靠空间站所进行的热控、信息、能源等专项的设计方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wyc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