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东亚:重访鲁迅之旅

在绍兴,鲁迅成了人尽皆知,却又所知不多的“名人老乡”。

鲁迅曾居住过的八道湾十一号却渐渐被人遗忘,经过时代变迁,早就成了一处大杂院,并在2009年险遭拆迁。

“现在鲁迅的画像是越来越清晰了,我期待着不久的将来能出现研究鲁迅的一代大家。与此同时,近年来日韩的研究虽然有些冷寂了,欧美的研究却呈现出让人惊喜的一面。”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3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上海、绍兴

责任编辑:刘悠翔

鲁迅剪影与鲁迅名句“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网友蒋鹏/图)

“鲁迅的手稿在哪里?我要看他的书法,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2021年8月底,上海鲁迅纪念馆,一名中年女子一进大厅就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话问保安。

为了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于2021年8月24日起举办“前哨——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展出鲁迅手稿110件(组),涵盖鲁迅诗稿、文稿、书信、版权收据等类型,其中包括《故事新编》《毁灭》等国家一级文物。

纪念馆内参观的人员不多,其中不少是来完成“研学”任务的学生。鲁迅纪念馆位于虹口区鲁迅公园内,这里也是附近老年人散步和聚会的地方,而不远处的鲁迅墓地则显得颇为肃穆。1956年,国务院决定在鲁迅逝世20周年之际将鲁迅的墓地从万国公墓迁移至此。

鲁迅故居附近的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即鲁迅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原施高塔路130号),这里既是鲁迅生命的终点,也是他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就像鲁迅曾在《野草》题辞里说的那样:“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如今这里被保护起来,保留了鲁迅生前的样貌,但周围的住户则几经变动。一家集合着房产中介、设计师服装和文艺书店功能的店面正对着鲁迅故居。店面不大,书籍满满当当,却没有一本鲁迅的书,老板解释:“鲁迅的书网上都有,没有人要买的。”

鲁迅的一生是与腐朽对抗的一生,也是不断“出走”的一生:他告别了绍兴,为的是求得新学;他离开日本放弃学医,为的是以文字唤醒国人;他离开北京,为的是躲避段祺瑞政府的迫害,求得更大的自由;他离开厦门和广州,为的是爱情和真理……最终,鲁迅的精神漫游走得更远,影响持续到当下,也蔓延到他从未涉足的地方。

生命最后的17年,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到虹桥火车站坐动车,一个半小时就能抵达鲁迅的故乡绍兴。鲁迅旅居上海时,最方便的可能是走水路,但他从未回乡,在几百公里之遥的都市以笔为刀,战斗不止。“中国人几乎都是爱护故乡,奚落别处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这脾气。”1934年,鲁迅曾在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里这么说。

鲁迅140年前降生的周家老宅,如今作为绍兴最重要的旅游景区“鲁迅故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他们排着长队想要一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一草一木的风姿。“你看,那就是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字,提醒他上学不要迟到。”父母往往这样向孩子强调,尽管那桌子并不是鲁迅少时用过的那一张。

漫步绍兴街头,随处可见大街小巷兜售的“茴香豆”,类似“咸亨酒店”这样命名灵感来源于鲁迅小说的店铺不计其数。就连鲁迅母亲娘家的旧宅也以“鲁迅外婆家”之名进行着大改造,当南方周末记者造访时,看见破败的宅院里堆满了木料和油漆,工人来往穿梭,“鲁迅外婆家”亟待以崭新的面貌于2021年“十一黄金周”开门迎客。施工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等这里修缮完毕,势必会提升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鲁迅是绍兴的一张文化名片,但他对家乡的态度是很复杂的,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