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够体现出电影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聚焦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不会像在市场上那样,一开始就告诉你怎么拍好、用什么演员会好,电影节先让大家了解各种的可能,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选择。”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30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邢人俨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评委会由五位中国评审和两位外籍评审组成,巩俐担任主席。 (主办方供图/图)

出于对疫情形势的谨慎,原定夏天举办的北京电影节姗姗来迟。2021年9月21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在北京雁栖湖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这是疫情之后第一次恢复线下筹办,重新敲定时间后,北影节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半个月内协调几十个剧组,调整活动场地与形式,涉及上千人的行程。组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崔岩筹办北影节多年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大的挑战,“我们同事常常说,不亚于重新又办了一个电影节”。

人员聚集和疫情防控的矛盾是近两年全球电影节都在遭遇的难题。北影节期间,每位工作人员需每天监测体温、填报流行病学调查,两天接受一次核酸检测。参加开闭幕式和室内论坛的所有人员需出示疫苗接种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其中的特殊情况也需要随时定夺和沟通。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报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全球票房收入锐减了72%,美国票房同比下降80%,而中国和几个亚洲国家影院的提早复苏减缓了全球票房下跌。中国在2020年同样经历了影视寒冬,电影总票房比2019年缩水了68.2%。但也正是在2020年,中国的票房收入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场。

2021年,中国电影产业逐渐复苏。电影票房集中在几大节日档期爆发,春节档以78.22亿票房刷新了历年春节档纪录。最近,北影节公布消息称,截至2021年7月24日,中国电影市场本年度的票房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

9月21日晚的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常务副主席莫高义说,电影事业正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新十年”将继续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立足战略定位、用好优质资源,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勃兴的“北京方案”。

“在电影节上,除了呈现电影作品之外,还有相关的论坛,它是电影人的聚集和观点的阐发,还有衍生品的展示。它把整个电影产业所有东西结合在一起,最能够体现出电影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崔岩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得知电影节延期后,担任评委会主席的巩俐鼓励崔岩,疫情的困难是暂时的,电影人一定要通过北影节传达出这样的信念——为了电影战胜所有困难,让电影行业变得更好。

电影节评奖的“北京方案”

全球各大电影节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选择了缩减规模或延期。戛纳电影节停办了一年,2021年再次推迟两个月举行,参与人数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世界最古老的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坚持线下举办,给电影行业的复苏注入了信心。参加者需要通过严格的防疫检查,放映场所只允许一半的上座率。

柏林电影节则“一分为二”,先开展了只对电影人和媒体开放的业内线上活动,三个月后才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