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礼平丨人瑞国瑞:送别杨奇先生

我曾面询杨先生当年的“大营救”和“大北上”事迹,但他没夸耀自已,谦静得颇像东汉大树将军冯异。

责任编辑:刘小磊

杨奇(1923-2021)摄于2021年。

杨奇先生逝世,享上寿百岁,中国习俗有谓“喜丧”。他的百年人生,亲历社会从忧患到小康的全过程,那是荣光,无所遗憾。杨奇先生自然是人瑞和国瑞的象征。

我慕名在早,但识面奉手却在他离休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之后。其时先生将届古稀,但腰板直挺,耳不聋,眼不花。说旧事如数家珍,记忆力依然强劲。

当年我对杨奇先生的仰慕,是因得知1941年香港发生的《文艺青年》事件。其后更知杨老是香港沦陷时期和解放前夕组织“大营救”和“大北上”的主角人物。

王仿子《19371949年的香港出版业》有谈及《文艺青年》事件。录如下:

由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几名文艺青年——陈汉华、杨奇、麦烽、彭耀芬等于19409月创办的《文艺青年》(半月刊),在1941年新年特大号上发表《一个斗争年头的前奏》,号召“扩大与巩固我们的文化统一战线,同日寇、汉奸、托派,以及准备投降、分裂、倒退的反动文化作坚决的斗争”。接着在第1011期合刊上又针对国民党对于“皖南事变”的歪曲宣传,编写发表《新四军解散事件讨论大纲》,由此激怒了国民党在港特务。他们通过港英政府的政治部到承印《文艺青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游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