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熟悉又陌生的小村庄:有人才有家乡

小村庄的常住人口早已不足百人,不及人口最高峰时的九分之一。住在斜对面年逾七十的老伯独居在家,在外打工的儿子在家门口装了一个监控,能够通过手机看到他。

责任编辑:温翠玲

早晨的小山村,格外寂静,空气清爽。 (作者供图/图)

都说今年的国庆与往常相比,南方的气温异常高,让人感觉不出一点秋高气爽的味道来,所谓“故园应露白,凉夜又秋分”好像只停留在诗句里。不过回到江西萍乡老家的小山村,我总感觉没有这般酷热,尤其是早晚走在乡间小道上,微风拂来甚至有一丝凉意,可能是大山里的气温略低一些,更可能是我想起了儿时的秋天,白雾朦胧的清晨和日落寒来的傍晚。

不得不感叹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村里的主道路几经修建,从沙土到水泥,再从白改黑,两旁还装上了中国风的方形路灯,白天都甚为好看,夜晚发出明亮的光,照在两旁的稻田里,像是一层白纱笼盖在即将被收割的稻穗上。

老式泥土筑墙的房屋早已不见踪影,全部换成了两层或三层的小楼房。那种黄墙青瓦的建筑只能从我们村再往大山里面走个几公里才能看到,据说已经当成古迹列为保护建筑。原来的土筑房屋即使在夏天也总是很凉爽,甚至有时会让人感觉到阵阵阴冷,水沟旁和墙角处常有青苔。听村支部书记介绍,正在规划给每家每户的房子都加装一个红色的屋顶,既能防水防晒,更能提升整体形象。离我家100米外不时传来机器切割大理石的声音,是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