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的大学教育:是前行,也是回归

“什么专业考研比较容易?”

于潼缓缓在搜索框中打出这样几个字。

“可以考管综199”“哲学历史,多看多背”“考研没有容易”,弹出来的回答五花八门,于潼浏览许久,仍然没有筛选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目标。

这不是于潼第一次进行这个动作了,每一次都带着迷茫打开搜索框,却更迷茫地离开。然后他打开游戏,试图让自己短暂地逃离迷茫的痛苦。

“其实仔细去了解就会发现,都不容易。”于潼说道,“想找一个相对容易、又适合发展的专业,太难了。”

可是,这一次,他告诉自己,必须要做一个决定了。

变局

于潼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至少曾经是。

他在大三时有着明确的考研目标:一个本专业的顶级院校。“我相信可以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于潼表示。

但父亲对此颇有微词,“别把目标定得太高。”

于潼并没有听父亲的话,仍然跟从了自己内心的渴望。然而,即便面对自己的理想,他也没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当行动无法跟上不甘平庸的内心,便成了自命不凡。显然,第一次考研,于潼失败了。之后的几个月,他一边纠结着是否二战,一边漫无目的地找工作。

“毕业的焦虑啊,能把人撕裂。”于潼谈到,毕业是大学生面临的一次变局,需要从一个稳定的场景向另一个场景转变,“面临毕业的这段时间,就是过渡。”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77万人,较去年增长10.6%)      图片来源:新华社

很多人都陷入焦虑,甚至转变失败。可也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拒绝了这一次毕业焦虑。

邓鑫是于潼备考时认识的朋友。他们是校友,并不在同一个专业,却有着同样的理想和考研目标。“所以,对我来说考的是本专业,但他是跨专业。”

“他比我努力多了。”于潼说,“成绩出来的时候,我才切身地意识到,你付出了多少,结果就会给你多少的反馈。”

跨专业考研的邓鑫成功被录取了,正规划着暑期旅行和未来。

5月31日,教育部召开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新闻通气会,会议介绍,2021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

于潼看到这一数据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只是滚滚洪流中的一员。

“大学的记忆永远难忘,因为我们带着遗憾来,又带着它离开。”

于潼在朋友圈看见一位同学的毕业文案,感同身受。

这是一位与于潼不太熟悉的同学,互相添加了好友,却几乎不曾聊过天。于潼点进他的朋友圈翻看,从中了解到他的近况:“他准备出国留学,刚报名新东方的培训班,正在备考雅思。”

出国留学、读研、工作……在于潼的朋友圈中,大家有着各式各样的选择。

其中,廖尧是于潼最好的朋友。于潼进行考研复习时,廖尧在备考教师资格证。于潼心不在焉地找工作时,廖尧在奔赴各地考教师编制。如今,廖尧已经考编成功,并正在一所初中当实习老师。

“现在我们都有一段时间没有聊天了。”于潼表示,“他有新的生活节奏,在学校听课、备课、上课,听起来挺累的。”

于潼和他的朋友们是整体大学生状态的一个缩影。看似毕业是他们面临的变局,其实,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变局。

“内卷”一词便是当代大学生的深切感受。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377万人,较去年增长10.6%。

“2019年,报考教师资格考试人数比2018年增长38.5%。”1月27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表示,“新教师岗位竞争明显加大,个别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岗位常态化。”

2020年9月14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20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平均起薪为5102元每月。而今年9月14日,中国青年报面向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27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

(2021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泥潭,不知如何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大三学生李彤表示。

多样化的挑战、愈加激烈的竞争、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身处这个变局中,放弃了什么?坚守了什么?

即将步入7月时,不曾找到适合工作的于潼决定专心二战,再次加入考研大军,但他已经没有勇气挑战自己原来的理想专业和院校了。

面对

反复琢磨过后,于潼终于选择了一个适合的专业。

“我当时想,虽然那个专业不是我喜欢的,但竞争比本专业小很多。”于潼回忆道,“总要让自己有个方向和去处的,所以我妥协了。”

但是,这一次,他想问问父亲的看法,竟又遭到了反对意见。

“之前是希望告诉你不要好高骛远,现在我要教你另一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斗志。”父亲的语气严厉,每一个字都戳进了于潼的心里。

“不要想什么找一个容易考的专业。”父亲并不赞成他的想法,“只要你下定决心并且真的努力,什么专业都容易。”

这一场谈话让于潼开始反思:面对时代的变局,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如何解决迷茫?

“你啊,就是吃不得苦。时代在变化,很多像你这样的大学生却在逃避。”于潼想起父亲曾教育他的话。

当时,他十分不服气:“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吃不了苦、在逃避?”但现在,他认为父亲所言可能是正确的。

逃避并不是解决办法,面对和回应才是。于潼回忆起每一次打完游戏,当他想到自己未知的未来、艰难的抉择,又会再一次陷入迷茫的痛苦。

“你付出的成本和所得到的结果大概率是相匹配的。”于潼在搜索易考专业时,看到一位匿名用户回答,“不要想着抄近路,因为未来会找回来的。”

这又让于潼想到父亲。

《济公游记》是于潼父亲闲暇时喜欢反复观看的一部电视剧:“从这种经典电视剧里,可以学到很多道理。”

“要什么果,就种什么因。”某一集中,“活佛”济公如此说道。后来,也成为了父亲常提点于潼的话。

可是,于潼直到此刻才似乎有些明白这句话的涵义。他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从思考自己想要的未来开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有人在逃避变化、消极应对,也有人勇敢面对变化。于潼曾是前者,现在,他决定做后者。邓鑫和廖尧是后者,而俞敏洪作为过来人,也选择面对变化。

以“由我定义”为主题的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品牌升级发布会,于9月25日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俞敏洪在现场发表了一段演讲。

“最近有人不断给我发问候信息,因为教育领域正在进行变革,大家担心我会心情不好。”他在演讲中谈到,“其实我告诉他们,我的心情一点都没有不好,甚至某种意义上处于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

俞敏洪坦言,虽然面临着教育领域的变局,但这并不会影响他对自己人生大方向的设定,也不会影响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你远行,有一个明确的远方的目标,你在路上摔一跤,不会停下脚步。当你的目标是爬上山顶,你不会在登山的时候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停下脚步。”

他在自己的公众号“老俞闲话”里这样写道。

7月24日出台的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监管政策对教培机构造成冲击。新东方在9月25日公布的截至5月31日的2021财年业绩报告中表示,已经停止在法定节假日、周末和学校寒暑假期间提供学科辅导服务,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采取进一步行动,包括关闭一定数量的学习中心。

9月25日,在“由我定义”主题发布会上,新东方表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将全面升级,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大学生教育品牌。

从主动收缩中小学培训业务,到全面升级大学业务,俞敏洪一直在直面变化、拥抱变化。

回归

拥抱变化并不仅仅是一种转变,更是一种回归。

“我现在想起当时所谓的妥协,都觉得自己糊涂。”于潼感叹,“父亲说得对,一旦抱着容易考的心态去学习,我很难能考上。”

于潼最后选择继续考本专业,现在已经复习3个月。“我一直在跟新东方的考研辅导班,推荐王江涛老师的英语课。”他笑道。9月24日开启考研预报名后,他便已经填报了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

对于于潼而言,现在的选择与努力是回归理想与初心,是为了自己一直坚守的目标。

廖尧的回归则更早也更顺畅,他很早便开始将当老师立为自己的目标,报班培训、考证、考编,按部就班地向目标前进。

“虽然我曾经走了弯路,陷入了迷茫。”于潼谈到,“但现在也还不晚。”

以回归的姿态面对变局,于潼如此,廖尧如此,俞敏洪更是如此。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次新东方的转型,因为大学业务是被看好的项目,但实际上,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坚守和回归。”俞敏洪在发布会上说,“无论过去现在,新东方一直没变的就是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关心。”

(俞敏洪介绍,新东方想做两件事情:为学生找到人生方向,明确这辈子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人;通过帮助学生跨过某个门槛,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便捷和顺畅。)

近几年,新东方的中小学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以至于不少人都忘了,新东方是从大学生开始的自己的生命历程。

1991年,俞敏洪刚刚离开北大,在培训机构当老师时,“我面对的学生全是大学生,他们的目标是走向国外,所以我教的课就是托福、GRE等。”

很快,俞敏洪在1993年创办了新东方,此后的7年中,新东方的学生只有大学生。几十万的大学生经过新东方的培训后,走出了国门,奠定了人生发展方向,实现了从一个场景到另一场景的转变。

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最终都选择了回归。“我在天南海北,从新疆到海南岛,从上海到拉萨,又在国外的很多中国项目中都见到了他们。”俞敏洪表示。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服务群体不断扩大、领域越来越全面,但面向大学生的教育服务从未间断。

指导大学生如何拥抱变化、回归理想,提供成体系的解决方案,是新东方此次业务升级传递给学生的讯息,也是新东方未来的办学目标。

俞敏洪介绍,新东方想做两件事情:为学生找到人生方向,明确这辈子到底想变成什么样的人;通过帮助学生跨过某个门槛,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便捷和顺畅。

“把自己定义清楚了,你就比较容易面对你在学习中、工作中、人生中、家庭中、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俞敏洪提出他的看法,“因为即使暂时有迷雾,你也知道迷雾的背后就是你的大方向。”

于潼很幸运,拥有一个在适当时候为他拨开迷雾的父亲。而新东方则试图为更多的“于潼”拨开迷雾。

新东方的“由我定义”主题发布会地点选择在北京798艺术园区。798曾经是一个被废弃的厂房,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心目中艺术和再生的辉煌之地。

那些破旧的厂房、看似脏兮兮的涂鸦墙面、锈迹斑斑的工业设备,让798看上去已经荒废许久、陈旧不堪,实际上它每天都有充满活力的艺术活动正在发生,也不断有艺术观光者前来探访。

这何尝不是一种回归和新生?

“我来了798远远不止一次,每次来了都有感慨。”俞敏洪表示,“我相信,这样的一个选择一定对新东方带有某种启示和启发。”

(文中于潼、邓鑫、廖尧系化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