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天府心,一方公园城:四川天府新区成长记

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是天府新区的核心吸引力。

从成都市中心出发,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南下三十多公里,视野愈加宽阔,就看到了一片绿意的兴隆湖景。这里天高云淡,山清水秀,湖河贯通,波光潋滟,像一幅精心描摹的山水画。而这里,属于四川天府新区。

近三十年,全国逐步建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促进国家级新区的健康发展,2015年起,“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

2021年10月27日,第七届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下称“交流会”)如期举行,择址在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是中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成立不到十年,综合能力却后来居上。它不但是“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地,还拥有“超算中心”“科学城”等重量级IP,2020年更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亿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位居第五。

第七届交流会花落天府新区,不但代表天府新区的提档升位,也是推动新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这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究竟做“对”了什么?

“美得一塌糊涂”

四川天府新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南偏东方向,区域范围涉及成都、眉山、资阳三市所辖7县(市、区),规划面积1578平方公里。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的理念。三年来,天府新区生动践行“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营城理念,营造“出门即公园,处处皆场景”的高品质宜居生活典范。如今,“公园城市”的美景推门可见。

“美得不可方物。”汤继强毫不吝啬地赞美,他是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硅谷有很多大公司的总部,我以前去那里,觉得好漂亮。现在觉得,天府新区不输硅谷。”

兴隆湖是天府新区建设“公园城市”的一个缩影。这里如今有3平方公里的水面,栖息着超过3万只鸟类。汤继强回忆,曾乘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看到湖面波光粼粼,内心非常感动。“尤其春秋两季,美得一塌糊涂。”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科介绍,天府新区按照“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要求,锚固“70.1%生态空间”,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大美生态格局。


同时,天府新区邀请国际、国内的设计师,在独角兽岛、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兴隆湖湖畔书店等地建成了一批显示度高的精品建筑。

此外,区别于传统的开发区,天府新区避免了工厂和生活园区分开的模式。“现在叫职住平衡,把人居住、生产、生活的地方融为一体。”汤继强说。在天府新区,没有扎堆的厂房,园区之间用水隔开,间隔充分。

汤继强指出,“公园城市”的核心逻辑在于城市即公园,人和人的活动都在公园里进行。“过去在城市里修个公园、摆几个盆景,那叫‘城市公园’。‘公园城市’的逻辑是倒过来的。”

王科说,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聚焦在“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以此实现园中现城、城园相融,“城市就像是在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年轻人用脚投票

80后兰天翼在天府新区上班,他是云从科技成都企业发展中心总监,坐在办公室就能看见兴隆湖。一次夏天雨后,他还看见了彩虹,“心情巨爽!”

比起优美的环境,天府新区的精神内核更吸引兰天翼。他将之形容为:回归生活导向,以人为本。“在天府新区,不光有工作,还有生活。”

他举了个例子,天府新区有很多绿道,吃完饭可以到湖边散步,下班后还可以去书店转转。“能明显感觉到,这种方式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工作潜能。”

兰天翼所在的公司里有一些归国科学家,辗转过其他城市,最后选择留在成都,“大家觉得在这儿干活很带劲”。公司里有一半人来自外地,比如广州、上海、苏州和重庆。

2020年10月,郑亮离开工作了12年的北京,来到成都。他是成都超算中心高性能计算部的部长。“成渝地区的气质跟北上广不太一样,这里的人做事不慌不忙,能够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

郑亮形容,比起一线城市,天府新区更重视细节。“你能感觉到那种细微的不同——我们走出楼,穿过去就是一片绿地,又有湖,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会让你觉得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

在北京时,郑亮上班通勤要40分钟。现在他住在天府新区,走路去超算中心只要10分钟。在北京加班的深夜,他会想起汪峰那首《晚安北京》——“晚安所有未眠的人们,我觉得越来越有些疲倦。”

但在成都,加班后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会觉得在这里,年轻人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郑亮会跟同事去喝盖碗茶,也渐渐喜欢上了吃火锅。这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郑亮刚来天府新区时,超算中心只有二十几名员工,现在人数翻了一倍,技术部门90%以上都是外地人,“整个西部的人才和资源全部在往成都聚集”。

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回归生活导向,是天府新区的核心吸引力。

在汤继强看来,曾经的生产导向下,人们工作8小时之外的空闲时间都在为工作服务、打基础。而生活导向下,人们更多会去享受生活,看电影、听音乐会、朋友交流,从中获得灵感,再回到办公场景里呈现灵感,转化为生产力。 

“这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恰恰‘公园城市’有条件、有这么好的闲情逸致去开展生产和生活。”他说,“年轻人是用脚投票的。”

天府新区党工委人才服务处副处长吴亚波曾表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一天一个亿,每天都在变。新区还准备了10亿元的人才专项基金,“我们吸引人才入场的‘获客成本’是难以简单计算的,但诚意是不需怀疑的”。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天府新区常住人口为86万余人,比2010年增加了40余万人。

新经济蓬勃生长

几年间,天府新区汇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新企业,聚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

云从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总部位于广州南沙。云从科技成都企业发展中心总监兰天翼向南方周末回忆,2018年,公司有了一定体量,希望去外地开拓资源。当年6月,公司就在天府新区落地。

为什么选择天府新区?兰天翼表示,不仅因为天府新区是国家级新区,还考虑到这边的科研技术氛围浓厚,有中科院、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等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

子公司在天府新区的落户过程异常顺利。兰天翼形容政府是“贴身保姆式”的服务——积极协助企业落户,经常跟企业沟通。“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员工吃饭、人才住房、子女读书,配套逐步完善起来。”

三年来,公司在成都快速发展,从最初的几个员工发展到现在约250人。“刚来的时候,这栋办公楼的人很少,现在每天等电梯的人很多。”兰天翼说,“我们现在的产值也翻了好多倍”。

他惊喜地看到,越来越多产业链上的伙伴涌入天府新区,成为近邻,“明显感觉我们上下游的企业变多了。”在他上班的楼里,就有好几家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生态合作伙伴。

企业集群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兰天翼举了个例子。“我们成为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合伙人,牵头新区数字产业生态,为新区打造数字城市,丰富城市精细化管理手段。我们充分利用坐落在兴隆湖边天府超算已有的算力基础,充分开放各类场景给当地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来打造城市化精细管理的场景。”

“一家做这个事儿是很难的,得集大家所长。”他强调,天府新区聚集了许多创新资源,除了企业,还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我们在这里集群,你发挥你的优势,我发挥我的优势,这个事就做得起来。”

这片土地上,新经济正在蓬勃生长。

成都超算中心高性能计算部部长郑亮告诉南方周末,“几乎整个天府新区的重点企业、研究所,都有和我们对接过。人口聚集、经济活动的热度提升了,才会有需要计算的诉求,我们在这里寻找到很多机会。”

据天府新区官方消息,在坚持做大规模总量方面,天府新区各片区协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在坚持做优发展质量方面,天府新区累计引进高能级项目385个,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四上”企业从183家跃升至315家。

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天府总部商务区自2018年成立以来,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能级总部经济集群优势正逐步显现,呈现出产业导入加速、项目能级提升、投资规模较大的特点。”

中国内陆城市创新范式

2014年10月,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也是四川省设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显示,四川天府新区的目标定位是:努力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国际化现代新区,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从成立之初来讲,是希望它实现成都的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汤继强说。

仲量联行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告诉南方周末:在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下,成都市南向发展能有效带动宜宾、泸州等重点川南经济区城市,形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接合部区域经济中心,率先构筑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天府新区奠定了成都向南的基础,也是四川在产业升级上的一个重大的承接。”邹丽娟表示。

区别于其他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的优势明显。

邹丽娟指出,首先,天府新区享受“成渝双城经济圈”、四川省自贸区等叠加战略优势。其次,天府新区是“公园城市”的实践地,本身也有非常良好的生态。同时,成都的第三产业优势明显,天府新区向科研方向的探索,对于成都的第三产业是升级的机遇。

汤继强则表示,“公园城市”比目前其他所有的城市形态都要高级。“它一开始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充分考虑到了生态价值的转换。‘公园城市’会成为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样板,而天府新区的定位是‘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样板区。”

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邹丽娟指出,从纲要可看出,“对天府新区来说,第一,承担了对外开放的重要职责。第二,是科技的驱动和创新的承载地。第三,是一些制度探索和革新的试验区。”

邹丽娟是成都人,在上海工作了七年之后回到成都。“回来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我发现成都这十年的GDP增长、城市建设、商业环境等,带来了很多新的工作机会。目前成都市正加快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工业软件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未来还将持续为高质量人群提供工作发展机会。”

邹丽娟所在的部门中,有约1/3的同事是外省人。十年前,这个比例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有黑龙江人、山西人、陕西人、新疆人、湖北人、甘肃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成都已经吸引了大量的高知人群,他们选择留在成都,因为他们觉得成都有事业发展的机会,生活也能够得到平衡。”她说。

过去七年,天府新区迅速起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宜居宜业之城的崭新名片。如今,天府新区依然在丰富“公园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为中国内陆城市发展提供创新范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