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绚烂,我们能向上海学什么?

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形象塑造。

责任编辑:戴春晨

​漫天烟花中,远处的城堡披上了童话般的绚烂色彩;近处的广场上,人们排着队伍,有条不紊地检测核酸。10月31日晚,这段来自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短视频,被配以《第二圆舞曲》,刷爆全网。

 烟花下进行核酸检测的上海迪士尼(新华社/图)

这一天18时,据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官方微博消息,接外省市协查通报,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上海迪士尼乐园和迪士尼小镇从即刻起停止游客进入。同时,所有已在乐园的游客在离园时需要在出口处接受核酸检测。

新冠疫情牵动人心,人们感慨上海速度的同时,如期而至的暖心烟火,也让人们多了一条爱上海的理由。

爱上海的理由

这两天,#迪士尼烟花绽放他们逆行防疫##亲历者讲述迪士尼闭园之夜#等话题频上热搜,媒体、网民等也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了讨论。

南方周末城市(区域)研究中心借助新浪舆情通,爬取全网平台涉及该话题的信息,并对网民群体情绪与媒体报道中的关键词频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截至11月2日9时45分,涉及信息总量有50576条,过半网民表达喜悦情绪。

这与“上海行动”带来的安心和迪士尼烟花传递的温暖,都密不可分。

在本次事件中,共有187家媒体参与了报道。从媒体报道的关键热词可以看到,报道主要内容围绕“迪士尼”和“核酸检测”展开,评价内容则主要以“有序”“淡定”等正面词性出现。

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中时常出现的“上海经验”,在这次的迪士尼核酸检测中,再次得到肯定。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

早在今年一月,上海就率先作出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的举动,获得多方点赞。

对于这一点,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曾表示非常认同:“你知道他精准的位置,他张三李四他什么职业毫无意义,对控制(疫情传播)没有意义。而且带来一个负反应,就是后续再有病例,他害怕,他不告诉你,为了不让你更多地对我的家庭生活家人有更多影响,他不告诉你。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而此次,医护人员在迪士尼烟花绽放时为游客检测核酸的视频,更是在全网刷屏。

人们纷纷感叹于上海的反应力和执行力。

据《新京报》采访的民警顾峥回忆,考虑到乐园内外游客众多,很多不值班的民警也赶回工作岗位,现场让孕妇、老人、抱小孩的女士先做核酸,其间每一环都体现出了“上海速度”。

璀璨烟花下,核酸检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无疑是为创造童话梦的迪士尼烟花增加了另一层含义。

如同武汉在疫情期间,热干面、武大樱花、两江灯光秀等符号,经社交媒体的刷屏,成为城市精神张力和人文底蕴新的所指。

经此一役,迪士尼烟花成为了抚慰人心的符号象征,也由此展现了上海从容不迫、专业有序的城市形象。

专业性造就暖心之城

在城市形象传播建构的研究与实践中,“城市形象实际上是一种认同”这一说法被普遍提及。

首先,自我认同是城市形象认同建构的基础。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城市管理者、一些企事业团体和社会组织、部分市民等社会群体,是城市形象共同体中的重要参与者。如同此次事件中,上海的医护人员、民警、迪士尼的工作人员等共同塑造了上海城市形象中的秩序和稳定。

其次,他者认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城市形象认同建构。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城市形象宣传片,去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在此次迪士尼事件中,烟花下医护人员为游客检测核酸的画面令人动容。在情绪渲染之下,除了上海本地,北京、广东、江苏等其他省份的网民也对相关信息进行点赞、评论、转发,主动参与到“他者”城市形象的再次传播与建构实践活动中去。

由此,后疫情时代从容有序的上海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这一城市形象背后体现的是上海抗疫的专业性。

上海的抗疫经验,可以用“动态清零,精准抗疫”这八个字来概括。不同于“一刀切”的做法,上海是在城市不停止运转、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清零病例,即“动态清零”。而“精准抗疫”最突出的体现则是上海至今还未做过全员核酸。

因此,上海经验成为了一个抗疫的学习样本。

今年9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上海举办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并在会上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

迪士尼乐园如期而至的烟火,又给上海的专业以人文关怀的超级加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美好互动。

保持城市形象的“韧性”

后疫情时代,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修复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

由于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持续时间长、舆情事件高发、污名化对象广泛等特征,使其显著区别于普通危机事件。当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叠加网络传播时,共同作用的结果便是常态语境下稳定有效的城市形象传播与建构模式面临被消解的可能,城市形象传播生态呈现更复杂的局面。

比如,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的暴发给西非各囯形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度令人谈“非”色变。倘若城市被污名化,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下,城市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

公共性危机事件中,城市传播的主要挑战来自官方信息发布不够透明、政府和市民沟通不畅,以及政府和媒体的引导性不强。

后疫情时代,在面对城市重大舆情危机事件时,政府应该率先掌握话语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减少不实信息带来的次生舆情。此外,城市形象逐渐过渡到媒介虚拟形象与城市实体形象的结合体,因此在城市传播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城市的新媒体传播和智能化管理。

我们看到,借助网络传播,在迪士尼的绚烂烟花中,上海的城市形象依然“在线”。换句话说,上海的美好城市形象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了足够的“韧性”。

归根到底,塑造城市形象,无论用什么策略,第一原则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城市才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就如同张文宏医生在转发人民日报的微博时写的一段话:

“疫情常态化,疫情处理标准化。所有的游客现在可以安然入睡了,但我的无数同事会继续工作,完成防控的所有标准程序,只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和经过这个城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一点,感谢今天不灭的烟火,让我们看到人类在灾难前面的从容淡定与对未来的信心。”

参考资料:

[1]余丽蓉.认同的困境与重建:危机语境下城市形象传播建构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1,(01)

[2]王溥,陈宁睿.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形象修复路径研究——兼论嵌套式形象修复理论的建构[J].学习与实践.2020,(12)

[3]党东耀,王司媛.后疫情时代城市传播受到的挑战与发展趋向[J].青年记者.2021,(08)

[4]央视网《不做全员检测,发布不提人,上海防疫如何做到“无战时”?》

https://news.cctv.com/2021/01/31/ARTIfH2rzeT32b2cJX9SXVNt210131.shtml

[5]ZAKER《张文宏和上海的努力,终于被看到了!》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14bfb80b15ec03ece2f0596

(头图/新华社)

可视化|白桦

网络编辑:邓丽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