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答辩、拆网:在中国鸟种命名起始点“加新”

1920年代末,金额雀鹛由中山大学教授任国荣在大瑶山首次发现,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中国鸟种。“鸟人”们几乎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他们期待在这里看到金额雀鹛,在这里“加新”——增加自己没看到过的新鸟种。

大瑶山还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伤心之地。1935年,他在此田野调查时,误陷猎人的“虎阱”,同行的新婚妻子为寻他而失足堕溪殒命。这次鸟赛也是候鸟护飞行动,调查过程中,“鸟人”们拆除了鸟网和放声设备。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

发自:广西来宾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这只疑似金额雀鹛(méi)还是没有通过答辩。

观鸟人吴宗凯描述,先是来了一阵鸟浪,他用单筒望远镜看到黑枕黄鹂,之后向前推60倍,在树干下部看到一只小鸟,“感觉是金额雀鹛”。评委提问:“当时有多远?还有其他鸟吗?”

金额雀鹛体形只有手掌心大小,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湿润山林中,仅存于中国中南部。迷你的身体上纹路考究,前额金黄,头顶黑白相间,向颈背延伸则变为黄色细纹,翼黑而肩白。

1920年代末,金额雀鹛由中山大学教授任国荣在大瑶山首次发现,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中国鸟种。可惜,本次鸟赛无人拍到。返程途中,“鸟人”在四川荥经拍到金额雀鹛。 (吴宗凯/图)

2021年10月24日晚,紧张的观鸟答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大瑶山上演。来自全国的45位“鸟人”三人一组,刚刚在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观鸟比赛,最终成果需要通过五位评委的答辩——他们来自大学还有观鸟专业社团等,都是更专业的学者或“鸟人”。

来自陕西的吴宗凯等三人结成“西部联盟队”,赛前十天就自驾而来,为的正是金额雀鹛——1920年代末,这种小鸟由中山大学教授任国荣在大瑶山首次发现,是第一个由中国学者命名的中国鸟种。可惜,没有照片佐证,评委认为“距离远、海拔低,能用单筒望远镜看到基本不可能”。

此次鸟赛也是难得的鸟类本底调查,成果颇丰。188种鸟通过答辩,其中14个此前未被保护区记录。评选出的至尊鸟种——俗称禾花雀的黄胸鹀(wú)更是国际极危鸟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大瑶山还是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伤心之地。1935年,他在此田野调查时,误陷猎人的“虎阱”,同行的新婚妻子为寻他而失足堕溪殒命。这次鸟赛也是候鸟护飞行动,调查过程中,“鸟人”们拆除了鸟网和发出声音吸引鸟的设备。

中国内地有规模的观鸟大赛起源于2002年,当时,湖南岳阳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了第一届观鸟大赛。鸟赛答辩自2003年第二届洞庭湖观鸟大赛起设立,证据不足,答辩通不过是常有的事。“观鸟赛已变成地方名片,观鸟爱好者的记录日积月累,对改写和完善各种鸟类的分布图是重大贡献。”朱雀会荣誉理事长钟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答辩:比的是描述能力

大瑶山是“鸟人”的向往地,最想看到的,当然是1920年代首次在这里发现的金额雀鹛,可惜所有人都没有拍到照片、没能通过答辩。

看到了、听见了,答辩就是出示目击或耳闻的证据。最好的证据是照片,录音次之,若都没有,则要比拼描述能力,甚至模仿能力。

答辩中,鸟人向评委展示拍到的照片。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图)

西部联盟队答辩时已是22:40,最后一个答辩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手扶桌子,坐得笔直。

三天时间,12组“鸟人”,9条路线,日行两万步起。他们一路将发现的鸟种通过软件上传。并非所有的鸟都要答辩,被发现最多的白鹡鸰(jí líng)就完全不用。

纳入答辩的都是“稀货”。评委根据鸟的罕见程度、出现的时间地点、是否仅有一个队看到、是否超出当地鸟种名录等因素,圈定出疑似鸟种。

搜集证据要靠“鸟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秦莉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