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罪与罚》看苦难和人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一等奖,作者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第一中学的石千姿同学

因为作者的传奇,因为书名的深邃,我拿起了《罪与罚》。

我总是思考什么是罪,多少时刻,罪恶哀嚎响彻云霄。罪恶的体现或许是优生学,或许是种族歧视,或许是杀死一只知更鸟,或许是枪响之后血肉模糊,或许是借生存的口号残害同胞族群的罪恶,亦或是你的恶意,不经意间的恶语攻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致此悲伤逆流成河。

然而以上的罪恶是施加给他人,使他人痛苦的,而罪与罚中所讲述的罪恶是源于自身并伤害自身的,这让我了解了罪恶的深刻。

故事讲述了一个穷困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以及无辜受累的丽扎韦塔。于法律上来说他有罪,但他自始至终从未觉得自己有罪。在他看来,拿破仑是踩着无数的尸体,趟着血河而成就霸业,而他只是为了自由,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人”。他以此抗争,认为他无罪,若有罪也是因为他没有坚持。就这一问题我们不能以他不是拿破仑来反驳,而是他心灵犯罪思想受无政府主义的毒害。试问,有人问过拿破仑因战争杀了千万人而心有负罪感吗?没有。人们只注意到那个时代的他的丰功伟绩,而现在是一个文明社会,每个个体都应被尊重,因为生命本身值得尊重。拉斯科尼科夫的罪恶在于他以杀人维护自身权益与所谓正义的想法的萌芽,在于他看见的选择将他杀害,尽管他脸上是孩子般的惊恐。但主人公无法直视她那清澈的眼睛,因为在她眼中自己丑恶至极。柴静曾经采访过一个用高跟鞋朝猫的眼睛踩去,以致猫死亡的女人,她问:”你为什么向猫眼踩去?因为看见了什么吗?那女人说不知道。或许伤害他人的同时,本性中的怯懦与丑恶也一一显现。

可是《巨鲸歌唱》中说到“善里有看不见的恶,恶里,也有不被承认的善”如果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逼迫女儿卖淫,以维持家中生计的卡捷琳娜也在女儿被人无下限逼迫时,把他堵在凶嫌?,不让别人欺负她。他大声的喊,你们不知道他是有一颗多好的心。在那一刻,她也绽放母爱与善的光辉。而拉斯科利尼科夫可以在自己穷困潦倒时,将所有的钱给卡捷琳娜为丈夫办葬礼,可以从火场中奋不顾身救出两个孩子,可以在梦中问父亲,他们为什么把可怜的马打死了,为什么可以与人大打出手,保护不相关的陌生人。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犯罪了。有罪必有罚。对于拉斯科利尼科夫来说,那真正的惩罚不是流放西伯利亚八年的劳逸,而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与审判,是价值观的崩塌。他用理性的思维告诉自己无罪而感性却不断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有罪。他猜不透,想不通,现实和理论空想的矛盾,这对于他而言是精神折磨,是惩罚。

与她相比,索尼娅是圣洁的代表,是为了家庭生计被迫当妓女,为了拉斯科利尼科夫,她跟随他前往西伯利亚照顾他。她也是一个在苦难的深渊中饱受折磨的人,而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化一颗冰封荒芜的心,这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是罪恶与救赎,索尼亚是一个完整的人。因苦难而完整,因心地赤诚而成人。

中国青年报上有句话说得好,苦难需要的是感同身受的正视和救助,而不是站在苦难之外的感动与抒情身为学生的我从未经历过真正的苦难,只略有听闻。而索尼娅,她印证了那句话,这个世上你总会遇到一个人,让你忘了所经受的所有苦难。书的末尾,拉斯科利尼克夫在她膝上哭泣,他彻悟,他被真正拯救。

于外因而言,拯救他的是他人的爱,因为世间一切,唯爱不可辜负。即使他未真正懂得罪恶,可在感性驱动下,为那些爱他的人,他选择自首,选择让他们安心。

而于内因而言,真正的拯救在于自己,因为真正的罪恶在于自己。雨果言:“极端公正和善良的心是不属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觉醒与自我拯救是在他听闻斯维德里盖洛夫自杀后感觉有什么东西很沉并压着他,我想,那是良心。斯维德里盖洛夫,这个一心情欲的人,在对主人公的妹妹杜尼娅图谋不轨之时,杜尼娅拿出手枪,打偏后她丢下手枪说“你让我走吧”,斯维德里盖洛夫颤栗了一下,他轻轻地问“你不爱我?永远不会?”她回答“永远不会”,最终他放她走了。杜尼娅放下手枪的那一刻,是就算身陷绝境,也不愿以此杀人的温良,也是期望斯维德里盖洛夫就此罢手的恻隐。也许斯维登里盖洛夫明白这一点,看清了自己的污浊不堪。之后,他将所有财产给予需要帮助的人,并让索尼娅劝拉斯科利尼科夫自首,他也完成了自我拯救,只是最后以死告终。

由罪想到罚、拯救,由罚想到苦难,由苦难想到苦难的承受者——人。

自我们出生起,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便印证着我们一生都将经历苦难。因为苦难,拉斯科利尼科夫与索尼亚相知相依偎;因为苦难,《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在老年以更好的自己用别样的方式再次相遇;因为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就《罪与罚》,而他却说“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

陀思妥耶夫斯基言:“苦难应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开出你想象不到的灿烂的花朵。”苦难无可逃避,便只可接受,毕竟万丈深渊之下也可能是前程万里。当下的我们总说“我太难了”,可是言语的背后是明知生活不易,叹气仍不忘打气,哪怕疼痛仍要一闯的拼劲。可对于青少年的我们来说,仍然少不了迷惑。拉斯科利尼科夫亦是。他不懂为什么不用还贷后仍是痛苦,他不懂为什么自己挣扎过后仍无自由,他不懂为什么那些与他同为囚犯的人不与他来往而对索尼娅友好。可是啊,有些事不是理论解释得通的,因为我们是人,是有感情的人,拥有鲜活的生命和丰满的灵魂。学会“屈服”有时也是对自己的救赎,不必死钻牛角尖,有些事没有标准答案。例如,你能想象宇宙有多大吗?你只会想得脑仁疼。

书的结尾是“不过一个新的故事己经开始,这是一个人逐渐新生的故事,是一个人逐渐洗心革面,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是他逐渐熟悉,迄今为止还不知道的新的现实的故事”。

拉斯科利尼科夫是迷途的羔羊,一念之间成了罪犯,他不知道什么是错,但他知道他要自首而不让家人担心——这是对的。尽管他是个罪犯,但家永远是他内心的柔软处。在某些方面他与我们又有些许相似。

黑塞说,世界上任何书本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书本会悄悄教育你,让你成为你自己。我们每个人既是读者又是作者。读别人的书,找自己的影子,在现实生活中书写自己的一生,你是想活成一本连环画,还是一部经典小说,还是百科全书?全在你自己。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或许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或许我们的人生本就是一片荒芜,但我们的存在,就是让那儿总有一天开满鲜花。不负天生明媚,愿你永如骄阳,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