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布

“黑板上的作业满满当当,一项项任务安排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笔在纸上机械式地游走,生活贫瘠得仿佛是黑白电影”,这是蔡昕洋笔下的高三生活。她觉得,这好像卡尔维诺在《马可瓦尔多》里描写的,工业时代逼仄的城市生活。

主人公马可瓦尔多喜欢“睁着眼睛做梦”,“幻想着与奶牛的田园生活,渴望着与猫共享天地,纵使推土机将田野埋没,他也能在心中重建原野。”

蔡昕洋想到了某一天,教学楼外天边的晚霞。“窸窸窣窣的声响自窗边传来,开始有小纸条在桌与桌间的跳跃,一颗颗头颅从僵硬的梦中醒来,所有的目光转移到窗外,那周的随笔一半都是晚霞——这是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的一次彻彻底底的胜利。”

在这篇读后感里,蔡昕洋细致描述着从书中所思所悟。作家刘亮程先生评价其作品:“读懂了小说,也读出了自己。”

蔡昕洋的作品是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也是众多中学生在阅读中所感所悟的缩影。

征文活动自20219月发起,旨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从文学中感悟万千世界。一个多月的时间,活动收到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生的投稿。

世界在花季少年的眼前徐徐展开,为他们带来兴奋与困惑。而阅读,是解惑的最好途径。这些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去看看中学时代特有的情绪与思想。这些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学生的多元性与广阔性。

在所收到的征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下中学生所涉猎的领域之广,他们的阅读书目中既有《浮生六记》这样的优美古文,也有《人鼠之间》这样的犀利寓言;既有《狼图腾》这样的畅销书籍,也有《局外人》这样的存在主义经典;他们读契科夫,也读庄子,读鲁迅,也读马尔克斯。

多元的世界,正在一代人身上投下影子。他们比想象中,拥有超乎年龄开阔的眼界和深度思考。阅读与写作,是他们自处与自省的过程。透过雪片一样的作品,我们能一窥他们的精神世界。

他们看到了世界的复杂与残酷。

姜懿祠同学从《狼图腾》里,看到了万物间的相互制衡;鲍馨仪同学从《人鼠之间》,看到了生活在“残酷中透着希望,而希望后又是绝望”,就像“一枚快速旋转的硬币”。

他们有时会感到困惑。

石千姿同学看罢《罪与罚》,觉得自己和主人公拉斯科利尼科夫一样,是充满困惑的年轻人:“他不懂为什么不用还贷后仍是痛苦,他不懂为什么自己挣扎过后仍无自由,他不懂为什么那些与他同为囚犯的人不与他来往而对索尼娅友好……”

林谭滢同学读过《浮生六记》,既感慨浮生若梦,也思索生命意义。“然而,又有几个人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呢?”她写道,“我们恰似漂泊在一片深不可测的海上,眼前没有清晰的呈现,而尽是渺茫的彼岸。”

他们会被书里的情绪感染,沉浸其中。

邵子桐同学读沈从文的《边城》,不禁为书中人忧心忡忡,“可怜翠翠姑娘啊,得找个好人家”。这些忧伤就像月下暗流涌动的河水,“充满力量的美和诗意,贯穿着人们对死亡与离别的隐隐预知”。

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本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书本会悄悄教育你,让你成为你自己。中学生正在脱离儿时的襁褓,独立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思考背后的情与理。而阅读,给了他们共鸣,也给了他们方向。

何梓豪同学从《巷里林泉》那些长短不一的生活琐事里,“洞悉到了一份小确幸”,并开始去观察自己的生活,思考生活带来的感动。

“我会在放学后,一个人站在天桥上静静地看天边橙色的晚霞发呆。天光散尽,云影重开。日光渐渐西沉,晚霞如约而至,算是对这一天辛苦的犒劳了。”现在,他会在奔赴学校的路上,听着音乐鼻尖发酸,心潮涌动。感叹于大家青春正好,微风不燥,感动于大家同在一间教室里共同努力。

读后感到底是什么?如同本次征文活动评委、诗人张定浩先生说:“读后感,不是要读出一个冠冕堂皇的教训,而是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这些作品里正是属于每个当代中学生自己的感悟,从他们的书籍里来,到他们的人生中去。正如杨绛先生曾说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这正是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所希望看到的。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他们正在阅读自己的生活,也在塑造自己的人生,十几岁的光景,真美好。

本次“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评审已结束,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