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点不灭的微光

那点不灭的微光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初中组二等奖,作者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李思涵同学,指导老师:郑燕明。

窗外下着大雨,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奥运会中国夺首金的消息,空调隆隆地响着。

我在沙发上葛优躺着听书窗玻璃上敲着雨滴的鼓点。知道自己与外界的狂风骤雨毫无干系,让人觉得很安全,很温暖。我读完了这本书,觉得有一股暖流从小腹涌向全身,眼眶有点湿润。这是一个很温暖的悲剧,我想。

九三年那一年里发生了许多事。那么多人的生命永远地定格,那么多历史从此改写,那么多勾心斗角发生在巴黎城。在这许多许多人中,雨果只写了其中的三个:郭文,西穆尔登,朗德纳克侯爵。这三个人在九三年那一年的狂涛巨澜中围绕着内心的信仰各自做出了不同的抉择。这三个人各自有着不同的政治思想,憧憬着各自心中理想的社会蓝图。但这些不同的政治思想与社会蓝图背后,藏着一个人类永恒不变的思想主题:人性与爱。

朗德纳克为三个孩子献出自己的自由与生命,这是人性中最富有传染力的怜悯心;郭文为朗德纳克而死,这是人性中最高尚的宽恕;西穆尔登为郭文殉葬,这是人性中最强大也是最美好的爱。雨果借这三个可悲的角色,描绘出了在那样危机重重的革命年月,人道的绝对真理也依然存在,依然影响着芸芸众生。人性也许会经历暂时的冰封,也许会遭受禁锢与冷落,但人道永远存在,且永远是无边暗夜中一道最亮的星光。

我喜欢黄昏时一个人在公园里散步,看略显疲态的母亲微笑着抚摸怀里温驯的婴孩,看年轻的情侣羞涩地偷偷打量彼此的脸,看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女孩互相讨论着新出的动画片……母子,情人,朋友,每一环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环都是人类离无限更近一步的探索。当你惬意地将头靠在母亲身上,当你与三五好友一起在三楼食堂撸串,当你在心情低落时有一双手帮你拭去眼泪……这些短短的瞬间,你能说它们不比战场的刀剑大炮,政局的勾心斗角要更有力量?

人的一生,仿佛是在夸父追日。人的能力与信念也许可以趋于永恒,但从不会到达永恒。我们只是徒劳地向那朝阳,那山麓后的晨曦追赶,穷尽一生却无法到达。自然,宇宙,她们所拥有的力量是无尽而永恒的。而人拥有的只有自己,只有一颗心。人性是人类的弱点,却也是人类通往无限的一道阶梯。

人性是一点微光,它如一个孩子那般单纯,也如一个孩子那般脆弱。这微光是应该被守护、被爱惜的,而不是被镇压、被禁锢的。在街上看见母亲磕头为了攒钱救重病的孩子;目睹一场惨烈的车祸;读书读到一半,其中最可爱可怜的一个配角在一场不正义的屠杀中死了……当种种这些时刻,感受到一阵来自心底的震颤,那是人性中最像孩子的那部分在哭泣。当这个部分随着那点微光的湮灭而逝去,当这个社会中幸福者看见不幸者的遭遇心不再为之动容,当人性因为在长期的桎梏中囚禁而失去了它本身的璀璨活力,人便失去了“人”本身的含义,而变成一具无情的机器,甚至于退化成一副行走的躯壳。这样的社会,只是一台零件齐全的机器罢了。在失去人性关怀的柔和光辉的点缀后,一切都显得棱角突出和格格不入;在没有了爱的温煦光环后,万物都显得灰冷而黯淡。

窗外的雨还在下,电视里的杨倩骄傲而羞涩地笑着,空调隆隆地吹着。

九三年早已是历史。时隔数百年,透过那浅浅的纸面,似乎还能见到当时那几颗高尚或卑鄙的心灵,听到兵戈相撞的声音。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一面大旗——一面时隔百年依然崭新鲜艳,上面用金线绣着四个大字:人文主义。

这大旗从未下降或凋谢过,它照耀了人类前五千年的漫漫时光。在接下来未知的岁月里,这大旗也将继续飘扬,直至几千年乃至几万年后。它将从人类初诞的婴儿时期,一直陪伴到他的终老。所有耽溺于伤痛之中的人们,所有声音不被听见的人们,在这面大旗下,都能露出愉悦的微笑,一个大大的、婴孩般的微笑。在这微笑里,人类这生命有限的生物,却也在爱的光辉之下趋于无限和永恒。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