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 ——读《长安客》有感

客行

——读《长安客》有感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初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广州市执信中学的李昀熹同学,指导老师:周帆。

大唐是诗人的天下,都城长安是一座巨大的戏台,诗人的卑微与骄傲被深藏在脸谱下,撕下假面,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或为理想抱负,或是迫于生计。他们是长安的过客,在角落里朝圣那片繁华,苦涩与欢乐交织,用得意与失意的诗句在大唐日渐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最后一片绚烂。

《长安客》讲的便是长安城中的这样一群诗人的故事。书以时间为线,用小传的形式讲述了诗人们在长安迂回的命运。年轻的他们,才华横溢,渴望在长安的雄伟恢弘中大展身手,但命运永远都是难以预料的,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他们经历大风大浪,看尽人间百态……书的序言中有一句话“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不幸的时代和不幸的遭遇,却让我们幸运地拥有了诗国的繁华。

安史之乱扎破了大唐这个自信的气球,长安在细雨中倾倒,于是王维从此背上了难以洗刷的耻辱,杜甫从此有了流不尽的泪,李白上了永王的船,因为“从贼”失掉了半生骄傲。前半生,长安是一团梦,他们在梦境中潇洒,挥霍着少年意气,繁华的长安城是他们的骄傲。然后梦碎了,谪仙人们跌坐在地,拭干眼泪爬起来,王维不停地向朝廷表忠心,最后隐迹山水,徒留悲戚。杜甫费尽心力追逐着他的长安,又消磨在生活的困苦中,心忧国事,无人问津。李白追逐了一生的理想终究没能实现,一无所有,孑然一身。他们能在心中拼凑出长安华丽的虚影,却再也拾不起年轻时的恣意。

然而长安城并没有因此改变什么,你方唱罢我上台,大戏台上永远不缺人。柳宗元和刘禹锡在得意与失意之间来来回回,一对好友,潦倒半生,柳宗元在悲戚中离去,刘禹锡在乐观中归来。白居易临窗而坐,望着窗外青黄交织的草甸,梦里元稹的模样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都得到了从前理想的高官厚禄,然“白首同归”的愿望再也无法实现了。李商隐路过令狐绹的府邸,往日的兄长如今权势滔天。时过境迁,他们很久没见了,分别在长安的细雨中,丢弃了那些零碎的回忆。

他们是客行长安的诗人,因时代而生,也造就了这个时代。如果没有生计的压迫与国家的动荡,或许我们所看到的杜甫就将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公子哥。李白手握金樽狂放地大笑,在胡姬簇拥中醉生梦死。王维仍于山水中沉醉自我,每日“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在辋川澄澈的天幕下安稳地度过余生。失去了跌宕起伏的人生,柳宗元那一堆寄情山水的佳作就将不复存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独境地也不会出现。而刘禹锡也悟不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道理。在那个大唐,白居易才能写出《长恨歌》与《琵琶行》,李商隐也才能将满腔迷离破碎的愁思织成凄美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历史已成定数,如今的我们只能透过书本看这古都长安过客里的冰山一角。诗人们穿越了无数未知,将人生迷途写在诗文中,大到国家兴亡,官场沉沦,小到家门前每一朵花开,妻儿每一次展颜微笑。这是帝国群星的人生,帝国的星空因他们的每一次选择而折射出奇异的光彩,无数个故事汇聚在一起,璀璨耀眼。

很多年过去,大雁塔还是静静地立着,春风拂面,绿树搔头。街头隐约有人吟诵着《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恍惚间仿佛又回到前朝,令狐绹带着落第的李商隐来大雁塔散心,两人谈笑亲密,一同眺望着各坊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场客行,留下了诗,不见了人。

——“长安何如日远?”

——“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