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悟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

再悟苏东坡

--读《苏东坡传》有感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初中组二等奖,作者是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的王傅煊同学。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暑假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后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既佩服作者的妙语连珠,将跨越千年的文坛大家栩栩如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也景仰那“秉性难改的乐派”、“政治上坚持己见”和“与黎民百姓做朋友”的苏东坡。下面,我浅谈一下东坡的传奇人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回观东坡的官场,只能用两个字--“多舛”来形容。他20岁意气风发之时,在京被文坛大家欧阳修赏识,前半生顺风顺水,也充分展现了一代才子的文学风范。但在 43 岁之时,因党派之争,苏东坡被卷入“乌台诗案”当中,这一巨大的打击成为苏轼人生的转折点,之后被贬黄州。起起落落里,被重用后马上又跌至惠州,儋州,最后在常州逝去。

如果说李白被赐金放还,洒脱之余还有些许郁闷,那么苏轼就真正展现了其豁达洒脱。在黄州之时,著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便出自这个时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字里行间都体会到一个随遇而安,笑对风雨的诗人。后身处暮年的东坡来到海南儋州,宋朝时流放此地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可见朝廷的“狠毒”意图。但东坡仍哼着小曲,吟出了“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句子,仍快哉乐活,与民同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当然,乐天派的东坡也是个爱国爱民的好官员。

在徐州担任知州时,这里刚经过洪水洗劫,紧接着又迎来大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苏轼带领他们生产自救和求雨,诚意打动了上天,不久喜逢甘霖,人民欢天喜地,苏轼也得到了人民的敬佩和爱戴。“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也是他在这“普天同庆”之时所写,自可体会到他无比兴奋之情。由于他性格耿直,虽被一路贬至惠州,但他仍“位卑不敢忘忧民”,继续建军营,抚百姓,解决饮水问题......不一而足,惠州人民对他敬爱有加。之后朝廷政敌不满,一怒之下将他发至儋州,不过苏东坡仍怡然自得,他传播中原文化,改善当地居民生存条件,致力办学堂,发展教有,让海南有了“第一位进士”。

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因此消沉,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一切满目疮痪之地,作为自己的家乡,正如汪国真所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东坡用心中的晴,笑傲天涯。一次又一次的贬谪,只是那些“小人”对他折磨的一种手段,谁能想到,他在何处,就造福何方,他生活艰苦,却心系百姓,凭一已之力,改变了一个地区的历史,而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也恰好让他救活了一处又一处的百姓,让人民认识他,景仰他,有人说“提起他便会露出亲切的微笑”,这样的人,怎能不是一位“传奇”人物?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但他更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旅行家、美食家。从他的词也不难发现他总能从生活的细节中品味乐趣,在《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暖寒》中,他在初春欣赏“淡烟疏柳”,品味着“雪沫乳花”,他珍视季节给予的馈赠,悟出了“清欢”的滋味。

在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中,处处都有苏东坡的影子。但说举世闻名的,还非“东坡肉”莫属。他在文中写过东坡肉的做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透过诗中,我仿佛看到一个老头乐津津地扇着扇子,坐在火炉旁,眼睛盯着那肥嫩的猪肉,我又闻到了香飘十里的酱香,听到了“吡呲”作响的木炭声,对着几段文字,便垂涎三尺了。当然,他也专注酿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这样具有“吃货”气息的苏东坡,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自古英雄多磨难”,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但是他仍以乐观豁达态度报世界以歌,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为后世留传千年经典篇章!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