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锋利,得渡人稀 ——读《刀锋》有感

剃刀锋利,得渡人稀

——读《刀锋》有感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的季吴清同学,指导老师:尹华。

“生活是一把剃刀,自渡者稀。”

——题记

在《刀锋》这本书里里,毛姆依旧是那个我们熟悉的、带着冷嘲热讽的却又不失慈悲心肠的毛姆。相比于斯特里克兰德的惊世骇俗的传奇人生,毛姆塑造了一个不那么光芒万丈却依旧让人心向往之的主角拉里。

他是个平凡、随和、丢进人潮里便湮没不见的的年轻人,他似乎有着低到尘埃里的出身却可跻身名流的气运,他有一个名花解语的恋人……人生伊始,他似乎就具备了常人梦寐以求的功德圆满。但命运似执意予他玩笑,一战中好友的牺牲像是蝴蝶效应,在他心中扇起了一场风暴。复员后的拉里,变得沉默好思又多愁善感。他自言:“现在我已醒悟过来。”好友的死亡像是一道锋利的刀片,割裂了虚伪、安全、如梦幻泡影的过去与迷雾丛生、荆棘莫测的未来。如果说,传记习惯于从人的肉体生命开始,那么小说则倾向于人的精神诞辰。死亡是促使拉里觉醒的契机,自那天起,他开始明白生之无常、死之狞恶、命运之不可预测。

常人赖以为生的精神绿洲一夜之间突变沼泽或沙漠定然无法忍受,但拉里经短暂的迷惘后,便毅然踏上远渡重洋、读书治学的道路。有人说,他决绝地背弃了那个深埋着他过往的故乡,他注定是无根漂泊的、无家可归的浪子。他从芝加哥到巴黎只为探讨哲学;他说,读书带来的充实感让他对世界上的任何荣誉冠冕都视若敝履;他为使自己深刻,又风尘仆仆地去矿山劳作……他体验过世俗社会中金钱带来的舒适与自由,但他骨子里的反庸常、对生死独特的价值观决定了他注定离经叛道的一生—他必须对世俗满不在乎,他必须放下一切去拥抱虚无。

毛姆在书中隐晦地提及,拉里汲汲一生都在追求使他内心重获安宁的准则。为此他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到印度拜见圣徒,于荒野之中看云海奔流的日出壮丽景色。在万物合一的情怀里,他最终参悟善恶、是非、清明和混沌、神明与虚无。

我想,他与《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涅槃画家斯特里克兰德终究是不同的,他们代表着毛姆的两种不同精神取向:拉里甘心踏上漂泊无踪的朝圣之路,途经刀山火海摸索救赎之路,他于刀锋起舞,而非是斯特里克兰德一种背负天才命运的身不由己。

我感谢毛姆为拉里做出了最后抉择,他决定在完成精神旅途之后展开双臂拥抱最平凡的生活。拉里得偿所愿,尾声处遁于喧嚣激荡的人海,大隐隐于市;他仍坚持写作,却不是求得著作等身或是教诲世人;他不再为任何人停留驻足……他是孤云是野鹤是高山之松,他终归来去如风。他时而从云端而下,似乎又只是为了爱一爱这泥泞破碎的人间。

读罢全书,拉里是独一无二的角色。他不羡艾略特的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身边衣香鬓影名流如梭;他不喜伊莎贝尔的头脑空虚、势力庸俗,“物质女人”的拜金崇拜和嫉妒成性最终使他们形同陌路;他接济落魄的苏珊却又不沉溺于这萍水相逢的情缘……

拉里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我们却能在配角上不断照见自己的影子——人性的悭吝与慷慨缠斗,卑劣与伟大共舞。《燃情岁月》有句台词说:“有些人能够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他们借此行事,这些人不成为疯子就是传奇。”确实,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拉里或许难言其伟大,他只是平凡人中的救赎,但他的不和流俗、不与世相容就足够让人欢欣鼓舞。朝圣之道难行,他必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风霜摧残,走过刀山火海只为去赴一场看清自我的盛宴。

人生迥异,我们无法亦步亦趋追随凤毛麟角之人的光辉行路,但生活似凛冽的锋刀利刃,将物质与精神的边界照得雪亮,而“刀锋”之上无人幸免,我们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亦可学其坚忍不拔,慈悲为怀,以及抛却十丈软红,普渡众生的心志。

但行己路,求仁得仁,莫问前程。纵使剃刀难越,而强者自渡,傲然于世。过程或许历经千难万险,但所幸,结局皆会欢喜。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