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到“境界”论

从意象到“境界”论

本文入选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高中组二等奖,作者是广州市执信中学的李锦程同学,指导老师:何淑琴。

引: 小读《人间词话》,对其中对意象与境界的阐述有了一些想法,故提笔自大地叙述几分。

在大家的眼里,意象是个怎么样的东西呢?

有人会说是景象,对,也可以说不对。为什么?因为人类不是单反。文字它本是一种描述性的东西,相比于单反加工后生成的单纯的、数字的、理性的信息,所有的文字都是必须经过大脑然后经过人类感性的分析后生成的带有强烈主观意愿的信息,所以文字是一定带有个人的情感添加的。你可能会说我可以用客观的文字来描述景物啊,其实不然,你的语言能将所看到景物的每分每毫一点不落地描绘吗?一张3mb的图片需要用3072个字节来描述,换算成需要说明位置与数量的文字其含量又是一次集合倍的增长,所以文字的描绘有了主次,秋天文字描写集中于落叶而夏天集中于枝条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主次,恰恰正是个人情感的表露形式之一。所以,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观点:所有的文字都带有感情,准确地说,所有描写景象的文字一定带有作者个人强烈的情感色彩。所谓之:“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由此,意象的意义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归纳:带有情感的景象。

此上可能有些啰嗦,但确实是很有必要的说明,就像普通步骤对于数学证明的美感一样,其缺一不可。

那么我们也可以由此来到一个进阶性的问题:那什么又是意境呢?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就像生物中数个群落和一整个生态系统间的关系。这个比喻可能不是十分贴切,但却很形象。但相较之下,意象在组合形成意境时会有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各个意象中的情感主基调必须一致,这里说的一致不是整首诗上的一致,而是在表露这种情感时你选取的意象必须合拍。你不能说你用柳絮来表露团聚之喜悦吧,你更不能说桃花盛开之景言说年老之愁绪吧。有些人说我可以啊,我把这样的意象改一改再用啊,刘禹锡不是也有那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名句吗。我只能说,可能可以,但这样做的人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耍流氓,你是成心不想让别人看懂你的诗句啊!知道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但并不能说你选取了合适的意象就一定能形成一个意境了,因为这不仅对意象与情感间的关系有要求,也对意象与意象间有很大的要求。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例,之所以其能传颂为千古佳句,无不与其意象间的选取琴瑟相鸣,相得益彰有关。为此我们可以看出,意境对于意向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意象与情感上的合拍,二是意象与意象间的合拍,第一个或许比较容易达到,但是能在达到第一项的同时也满足第二项,这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了。我小小地举几个我认为的有十分意境的句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

“蒹葭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煜

这是我对意境的认知。本来全文到此应该结束了,但做为一位王国维先生的小小读者,我不得不在这里再提到老先生的“境界论”了。

王老曰:“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意思是,只有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诗词,才能称得上有境界。其实对此我有我个人的一点点理解:所谓之“真”,不一定指真实,也是王老先生的话:“世间之景,有写实之景,亦有虚写之景。”因此,我对于“真”的理解是:可以引发人们共鸣的文字。共鸣可以说是所有文字呈现的最终目的了,但也只有真真切切的景物,真真切切的感情才能打动别人。我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的文字怎么能打动别人呢?景物的真不一定是所见的真,但情感的必定是所感的真,这一点我在论证“意象”时便已经详细说明了。所以,我无论是平常写文章,亦或是填词游戏,都很不喜欢用那些所谓的“作文素材”,或许那样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数,但那样写出来的文字总会让我感受到一种虚假的不适与恶心,总之十分难受。回到话题,我们小小地对“境界”做一个总结:我的概述是文字中将情感那一部分抽离出来,能引起十分共鸣的谓之有境界,反之则无境界。这就是我个人想叙述几分的东西。

曾经我填了这样的一句离别词“寒鸦万点,斜阳风流”,被我的几个朋友说是在离别时意象与情感不符,有堆砌之感,使我不由得十分冤枉了。虽然是游戏所作,我亦在其中灌注了很多情感。至于为什么离别时斜阳是风流的斜阳,我也不知道,但这却真真实实是我所感悟到的景象,是我用了十分力气用文字描绘出的想法。可能打动不了别人,因为我实在算不得什么作家,不过是填词娱乐罢了,但有时候,这样的词,确真真正正能打动我自己。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而无矫揉造作之感,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但就是区区“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八字,却又是多少像我这样自封词人的人一直在追求的而又达不到的呢?

2021年,南方周末报社着力打造“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旨在立足机构媒体的优势,整合多方优质资源,推出面向青少年、教师群体的多元化阅读推广举措,让阅读流行起来。
 
9月至11月, “阅读新火种”开展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目前征文评选已结束,欢迎进入“语你共进”专区了解更多获奖作品:http://www.infzm.com/content/203395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