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现在游客能不能进?

国家公园管理局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选择特许经营方时,不能跟管理部门存在利益方面的关系;第二,必须要存在有限有序的市场竞争,通过市场竞争优化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如果没有市场竞争了,这样的经营也不能搞。

国家公园内只留下“国家公园管理局”一块牌子,原来的保护区大多变成了国家公园管理局某某分局。不过机制上目前还在理顺过程中。现在各分局之间,保护及监测工作推进很快,因为改革风险较小;但可持续经营、社区发展这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改革内容,才是最难啃的骨头。

我们一直在呼吁“一园一策”,包括两个方面:每个国家公园有自己的管理政策,但与此同时,受到同一部国家公园法律约束。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2017年8月,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野驴在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的草场上闲庭信步。 (视觉中国/图)

2021年10月,首批5个中国国家公园揭开帷幕,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体现着中国最美、最富野性的一面——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早已定调,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引领“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曾有多个冰川、森林景区因处于核心区而被取缔。许多人认为,国家公园不能进入游玩。

“国家公园是最好的生态产品,也是最美的自然课堂……所以肯定是要对公众开放的。”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在10月21日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国家公园将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由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通过合同等方式,依法授权特定主体在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特许经营项目优先考虑当地居民或当地企业参与。

美国的黄石公园已成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在中国,国家公园的壮美将如何向公众展现?首批国家公园设立后,多头管理、央地关系、栖息地破碎等挑战如何解决?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国家公园站在新起点,怎么解内外难题,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多名国家公园研究者释疑。

本文受访嘉宾

☆吕植 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办人

☆倪玖斌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西南中心主任

☆彭奎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

☆苏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杨锐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

(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名)

三江源的生态旅游和武夷山的成熟景区

南方周末:公众最关心的是,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现在游客能不能进?国家公园在这几年的试点中,生态旅游主要有哪些形式?

彭奎:国家公园都是可以进的,很多原本存在的景区还在运营,但这种景区理论上并不属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范畴,未来还要面临调整。

符合国家公园特许经营范式的探索,目前三江源做得较多,也是其能够通过评选晋升首批国家公园的一大因素。游客通过“云享自然”发展出的生态体验项目进入三江源黄河园区,客流量在规划容量内。

访客有严格的要求。要通过国家公园访客测验,签署行为规范,要乘坐当地社区的车,住在当地牧民提供的住所,走固定的游览线路。在线路中间没有新建酒店和餐饮,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三江源的自然资源确实丰富,访客有很大概率能看到一些野生动物,还有专业的自然向导讲解服务。

另一种渠道是参加昂赛乡牧民的雪豹体验项目,也是有严格的人数限制。这两个项目其实很大一部分线路处于国家公园核心区,但都遵循了“最严格保护”的原则。多数核心区里已有居民、道路,这些特许经营项目并没有新修道路,日后要出台一些特殊的管理办法去容纳。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则建立了一些依托当地社区建立的国家公园门户小镇,发展一些自然体验和森林康养等产业。游客去那里还能体验一些自然教育课程,比如观鸟、徒步、野外生存技能等等。

南方周末:不同国家公园的旅游业态差异很大。武夷山国家公园有成熟的景区,还有著名的乌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