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履责创新看建行住房租赁

相较于各大商业银行以对接金融需求的方式参与住房租赁,建行开展住房租赁业务是向前多走了一步,亲自参与到了住房租赁场景的建设和组织中来。

建行的做法看似跨界,实则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

在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痛点的当下,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实践探索无疑呼应了时代需求,也彰显了国有大行应有的责任担当。

10月26日,宁波余姚市43名环卫工人获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他们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签约入住了建融家园劳动者之家,从此告别了逼仄的蜗居环境,在繁忙的城市有了全新的安身之所。这一天是浙江省第25个环卫工人节。多数人大概不会想到,为环卫工人送上这份节日礼物的会是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称为建行)。

宁波余姚的环卫工人入住CCB建融家园

住房租赁是建行正在开展的一项新业务,也是建行在新金融理念指引下对履行社会责任方式的创新探索。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集体用地供应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主体合作,对闲置的住房、公房、厂房、仓储等市场存量房屋进行盘活,并通过统一平台进行租赁管理、后期运维和服务保障,助力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为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贡献建行力量。

说是新业务新探索,实际上建行已经运营了整整四年,且成效显著。建行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建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经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笔者也看到,建行也将建融家园上线到了该行手机银行,从而使住房租赁面向数量更大的数亿手机银行客群。

然而,固有的思维仍然让人们对此充满好奇或是疑问:银行怎么干起了租房的事?建行能做好吗?

建行政策性租赁房签约仪式

 痛点恰是起点

住房一直与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但“住房难、住房贵”也一直是显著的社会问题。购房市场高企的房价让普通人望而却步,极大消耗了普通家庭的购买力。租房市场不对称的市场信息、不规范的中介服务让房东和房客处处踩雷。2017年以来发生在多个城市的长租公寓“爆雷”事件更是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中央明确“房住不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成为我国住房市场的新趋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实际上,不同银行与金融机构也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保障房融资的主渠道作用,为棚户区改造、老旧城区改造提供融资、融智、融制服务。各大商业银行以对接金融需求的方式参与到住房租赁市场中。相比较而言,建行开展住房租赁业务是向前多走了一步,亲自参与到住房租赁场景的建设和组织中来。

向前迈出的这一步,并非不自量力的逾越,而是建行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洞察,是对国家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建行对新金融的系统思考和践行。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住有所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理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建行看来,传统金融服务片面追求规模利润的范式需要改变,新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应该深深扎根于普罗大众、惠泽百姓民生。

建行旗帜鲜明地提出拥抱新金融,并不断阐释和丰富新金融理念。建行认为金融服务应该从资本转向人本、从机构转向功能、从中心转向泛在。金融机构的定位不再是嵌入社会的功能客体,而是根植于社会并组成社会器官的功能主体;金融工作的出发点不只是经济性考虑,还应该具有社会性。

杭州普坤社区改造前后

一句话,助力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该成为金融工作的目标。正如建行董事长田国立所说:“我们推出住房租赁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发挥国有大行的资源整合优势,替国家分忧,替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人们不再为住不起房子而烦恼。”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转变,“住房难、住房贵”这一社会痛点问题进入了建行视野。响应国家“租购并举”的号召,贯彻“房住不炒”的要求,2017年底开始,建行在广州、深圳等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城市推出住房租赁业务,成为首家进军住房租赁市场的国有大型银行。2018年,住房租赁与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成为建行三大战略。

搅局亦是创新

担当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意愿需要通过相应的履责能力转化为履责行动,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建行能做什么?能不能做好?

对于以房产中介为主的租房服务市场而言,建行无疑是一个搅局者。但了解建行的人明白,进入租房市场,建行绝不是贸然闯入。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建行就深度参与其中,形成了独特的住房金融文化,并成功塑造了“要住房,到建行”的响亮品牌,这表示建行对住房领域的市场运行逻辑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充足的资金资源为建行激活存量住房资产提供了支撑。这一点是市场上的其他中介机构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近年来建行持续发力金融科技,通过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锤炼了科技实力,能够为搭建功能强大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支持。

 理念引领,能力加持,建行的住房租赁业务不但顺利开展,而且颇有创新。一方面,建行加强与地市政府、农村集体用地单位、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支持翻新改造老旧的政府公房、科研大楼、商业办公楼、工业园区等存量房屋,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另一方面,成立住房服务专业子公司——建信住房开展“存房”业务,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和居民个人将闲置住房的租赁权“存”到建信住房,再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建行配套提供理财等金融服务,为房产持有人创造效益的同时,动员了更多闲置房源。

建行北京市分行打造的西红门创业者之家

更为重要的是,建行成立建信住房公司,躬身进入住房租赁行业,并非要做中介、抢市场,而是要聚资源、促分工,发挥国有企业市场“压舱石”作用,推动住房租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更好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服务百姓安居民生。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建行将服务重点放在新市民、毕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需求上,开发形成了长租公寓、城中新村、劳动者之家等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房源网络,以优惠的租金向他们提供租赁服务。

在广东,建行通过联合当地国有企业,改造闲置的政府公房,支持建设“环卫工人之家”,让可亲可敬的“城市美容师”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家庭房。在浙江,打造建融家园普坤社区,为产业工人和新毕业大学生提供安居选择。在苏州,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将苏州工业园区闲置资产改造升级,为周边数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搭建温馨的家庭港湾。

广州环卫工人之家老旧公房改造前后

截至目前,建行与全国三百多个地市政府签订住房租赁战略合作协议,发挥资金、科技、渠道、集团母子公司联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提供包括金融产品支持、房源筹集运营、信息系统支撑等一揽子的综合服务。

建行开展住房租赁业务不与市场主体争利,相反,建行常以微利甚至让利的方式,为租户提供价格更优惠的住房产品。但在助力解决“租房难、租房贵”的实践中,由于赢得了参与各方的信任与尊重,建行自然获得了金融服务场景,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这恰恰体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价值,即在为社会解决痛点难点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探索住有所居的金融方案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完成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郑重提出。

伴随住房保障体系顶层设计的出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保持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租房,解决新市民、毕业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等住房困难群体的安居问题将是我国住房市场发展的重点,更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建行的做法看似跨界,实则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一脉相承。在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痛点的当下,建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实践探索无疑呼应了时代需求,彰显了国有大行应有的责任担当。

在过往的企业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多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常常是因为不得不回应外部诉求的压力,即履责带有被动性。建行开展住房租赁业务并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对人民“住有所居”的主动回应,是对我国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主动参与,是对新金融以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为目标的生动诠释。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3.76亿人,10年间增长了将近70%。庞大的流动人口规模不可避免地带来居住需求,发展保障性住房更加迫切。构建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的保障房供应格局,解决规模庞大的居住需求,需要包括建行在内的多个市场主体参与,多方合力。政策方面,在国家顶层设计出台后,各地政府仍然需要就开发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所涉及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予以明确,对盘活改建闲置土地、闲置房屋涉及的权属问题、审批程序、配套设施等给予明确和支持,坚定市场信心,最大限度激活闲置资源。

市场方面,房地产开发和住房租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资源,有效开展商改租、工改租,向市场释放住房资源。房产中介机构更应切实做好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市场提供真实的供需信息和合理的租赁价格。

金融服务始终贯穿其中。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建行的做法,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上,发挥银行网点广、客户多、资金强的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参与方式,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贡献金融方案。

先哲憧憬“安其居,乐其俗”的未来,诗人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慨叹,都市青年被贴上“房奴、蚁族”的标签。人们对安居的追求自古而然。

幸运的是,在新时代的引领下,我们看到改变正在发生。

建行的住房租赁履责创新实践仍在进行中。解决住房难问题非朝夕之功。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来,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以负责任的商业实践,为合力构建住房租赁行业良好生态、助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安居梦”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