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法则信奉者的内心世界

心理学家尝试走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内心世界,去了解环境之外的人格特征是如何参与塑造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随后进化论的思想在科学和社会文化领域都引发了巨大的影响。

有一种人,他们崇尚权力,认为强者可以主导一切,不平等和歧视是合理的,对反歧视和倡导平等的言论则嗤之以鼻。在他们的眼里,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凶险的丛林,每天都上演着零和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从个人角度看,他们或许取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成果,但对整个社会而言,他们的存在也可能成为一种灾难。他们信奉丛林法则,被称为原始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没有接触过他们的人,可能很难意识到他们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

波兰科学院心理学家彼得·拉德基维茨(Piotr Radkiewicz)尝试走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心中的“丛林世界”,去了解除了环境之外,人格特征等如何参与塑造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结果不出所料,多项心理测量结果显示,那些倾向于信奉丛林竞争法则的人,内心充斥着一些反社会的人格特质。而且强势外表之下,其实潜藏着一颗脆弱的灵魂。

四项抽样调查

这一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人格进行画像的心理研究建立在四项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共有近三千人参与了调查。测量内容包含了依恋风格、大五人格、黑暗人格、基本的人类价值观、道德判断等常见的心理测量框架。在获取了达尔文主义者相关的心理特征后,研究者认为,现代社会的文明理念在努力地增进全体成员的福祉,使幸福最大化,暴力最小化,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只关注自己,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盘剥他人的基础上,其想法显然与此背道而驰。这一研究2021年8月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

依恋风格是一种颇为常见的心理分析范式,它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may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